百字明咒功德网

第四十九回

发布时间:2022-10-27 12:32:10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第四十九回

  「师父说,他为了众生的苦而修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修行明明只是为自己啊!这里头必有深意……」

  当晚,阿明就带着这个疑问入睡。

  一团云随风吹来,突然他看到自己变成一只雁儿,大师变成一只大鹏鸟,直冲过云层,直达雪山峰顶,昂首伫立。他(雁儿)也直追过去。大鹏鸟长鸣三声,竟然唱起一首歌来:

  悲勤一念

  抬起头 一眼望去

  无限的空悲上心头

  众生苦痴 我必要救度

  法力何时成就

  愈是悲悯 愈是悲勤

  救度众生先自救

  别一别 已经是 好几个秋

  法不成就不回头

  让我当下 步步中极

  一念也不空过

  瞬间,梦境就消失了。阿明醒来时,天已经破晓。

  那首梦里的歌还在心里萦绕。那是他熟悉的一首歌,只是词已不一样了。

  无论如何,他睡前的疑问已在歌里得到了解答。他也就不问师父。

  但他想,这一定是很深妙的法。

  他决心要像师父一样,为了众生的苦而修行。

  黄师父下座后,阿明走上前礼拜,然后坐在一边,静静坐着。

  师父久久都不说话,闭上眼睛,只是沉默。

  良久,师父睁开双眼,看着前方。

  阿明期望着师父能再说一些什么。

  「『法』是谈不完的,许多问题要修才能解答。」

  「怎么修呢?请师父指点。」

\

  「从一门禅法开始,修定。」

  「好的。」

  情感智慧

  黄师父从袋子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放在阿明手上,书的封面写着:《清净道论》

  「哇,这么厚!」

  「这是累积佛陀原始教法的戒、定、慧三学大全的一本书,有时也被称为『原始禅修法的百科全书』。你拿去看,作为解除一切好奇与问题的参考,里面有的答案,你就不必问了。师父也没办法在修学重点上有所增减。只是在理解上、实践上若需要参考实修的经验,你可以问师父。」

  「那么丰富的内涵,弟子一定会慢慢去理解它们。但在实践上,是否有一步接一步,比较单纯的用法呢?」

  「有。本来多不一定要失去单纯。若对『法』有体证,有整体观的能力,懂得多心也还是可以很单纯的。就像你看眼前这一片雪山的视野,如果你用文字描述给一个瞎子听,或描述给从来没有睁开眼睛看这一片视野的人听,会不会更艰难、很繁多呢?」

  「会。纵使用再多的文字形容景色,他也不会像我们打开眼睛看到那样清楚地知道该景色。你想,对在听的人来说,那种种描述叙说,会不会很复杂呢?」

  「太微细的描述必然很复杂难懂。」

  「那你一眼望去,这景色是否很复杂呢?特别是你的心?」

  「不会啊!只是如此。」

  「这就对了。所以对于一个未有体证的人来说,『法』的理论可以是很多很复杂的。对于有观慧禅慧的人,就像睁开眼睛看这片景色的人一样,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单纯的、和谐的,没有矛盾,没有疑惑的,而且怎么来,怎么去,都是很清楚的。」

  「所以修禅需要有经验的人引导,才不会面对这么厚厚深奥的书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对。」

  「那我听师父教就好了,我懒得读太多。」

  「那也不是。读书,修行的书,就像要去一个未知的旅程前研究有关的地图,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但师父已经知道那地图,也看过那地方了呀!」

  「你不能完全依赖向导。旅人自己也看过地图,向导引领起来就方便得多,说一知十。」

  「哦,原来如此。好的,我会读,但我只想知道下一步怎么走。」

  「对。有整体观了,还要知道该怎么走下一步,这就是引导者的作用。许多时候,你们很难知道你们身在何处,在哪一个阶段,所以不知道如何用那么全面的指示往前走。可以看得出你是属于哪个阶段的人,就能告诉你怎么走下一步。」

  「嗯。」

  「布施与戒德,师父就不用多说了,你可以自己读。记得重点都在培育一颗无我无私心,以慈悲喜舍的心待人。那样一切善法,如忍耐、包容、和谐、慷慨……全都很容易培育起来,这一切都会加强我们的净化,对我们修定修慧都会很有帮助的。」

  「『慈、悲』都有听说过,『喜、舍』还是第一次听到,师父能否解释一下?」

  「基本上,这也可称为佛教的情感智慧。简单说『慈』就是愿别人快乐的心;『悲』就是愿别人离苦的心;『喜』就是欢喜别人的成就、财富……一切好的东西,随喜它们,希望别人不失去它们。基本上这三种都是『真爱』的某些层面。因为真爱必须真心愿别人好,不愿别人苦,不妒忌他人成就,或得到任何好东西,不希望别人倒霉。若是一个人只会在别人不幸时帮人,却不能在别人超越自己时祝福别人,那他的『爱』、情感都是有缺陷、不健康的。同样的,只愿别人好,别人有苦时却不肯付出,帮助减轻别人的痛苦,那份『爱』也是不圆满的。一味同情别人苦,不能看到别人快乐的心,也是不圆满的。所以这三者都具足了,才能称为『真爱』。」

  「但不论我们怎么祝福,别人还是可能不快乐,还是可能苦。甚至有可能会失去他们所拥有的好东西呀!」

  「所以我们需要培育『舍』,通过了解众生所遭遇到的一切得失苦乐都源自他们自己所造的业,遇境要保持平平常常的心。所以这是真爱,也就是『慈悲喜』的基础,让真爱不败的因素。」

  「佛陀真有智慧!以前我还以为修行人放下一切去剃光头,已『四大皆空』不再有情感了。」

  「正好相反,而是有最健康的情感!」

  (待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