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妙空法师:持名念佛四十八法

发布时间:2024-10-12 01:40:51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妙空法师:持名念佛四十八法

[编者按]妙空大师的持名念佛四十八法,是净土行者必读的宝典。其内容涉及到持名念佛的原理、原则、心态、方法、境界、妙用等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备。我等念佛人,在一切时、于一切处、处一切人生境遇中,应该如何用心?在四十八法中,皆可找到完美答案。

持名念佛四十八法,语言极其简洁,但又无比恳切。读来每每令人振奋非常、喜悦非常。我个人认为,认真用心受持这篇宝典者,必定获得念佛的真实殊胜利益。(编辑: 折服现行烦恼 )

护意根持名

既以此心念佛,凡一切杂善杂恶之事,皆不必念。即日用应缘万不得已之务,应毕则舍,勿令缠绵,障我心念,且我心念之所以缠绵者,意地用事故也。若念到心地光明时,意地自妙於观察,当知念佛能转凡为圣,为世出世间第一了脱之方。

戒口业持名

既以此口念佛,凡一切杀、盗、淫、妄之事,不可任口头播弄。若一涉及,当自思维,念佛之人,不当如是,猛念佛数声,以提醒而涤荡之。

端身持名

既以此身念佛,於一切行、住、坐、卧时,务常端正,身若端正,心即清净,当人自验诚不我欺。

过珠持名

念佛一声,手过一珠,单念四字,勿杂六字,以四字易成片也。于四字中,或在阿字上过珠,或在陀字上过珠,划定规模,不得错乱,此借珠束心之一法也。

高声持名

若神智昏沉时,或妄想纷起时,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到得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且耳根最灵,外缘易入,声感心动,杂想炽然;惟高声念佛,能护耳根而启心灵,心听自声,声声快足,一切闲是闲非,自然罢遣也。

低声持名

若精神散失时,或劳极逼迫时,不必高声,自收敛神明,低声细念,候气息完固,精神勃兴,便可高声念佛。

金刚持名

若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高声低声总觉不便,则只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里过。

默然持名

又或高声低声,都不相宜,手过珠又嫌烦碎,金刚持仍嫌著迹,古有至巧方便,无用动口,不出声音,但使系心一缘,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印舌机,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

调息持名

或于气静心平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阿弥陀佛一声,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勿令间断,常自密持,摄心既久,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持至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即是唯心净土矣!

随分持名

或时昏沉多,则经行以持之,或时杂乱多,则端坐以持之,即使行坐皆不合宜,或跪或立,乃至暂卧,亦广作方便,持名随分而自救之。要于四字洪名,不肯一念忘却,乃降伏心魔之要术也。

到处持名

不问净处秽处、闲处忙处、高兴处失意处,但自迥光返照,自思曰:此等境界我从久远劫来,经历过百千万亿遭也,惟于念佛往生一事,未能办得了当,所以轮迥辗转,不得出头。我今亦不他念,但誓此念佛心,至死也不断此念头,何以故?念佛的念头一断,一切善恶无记种种杂念则又生也。虽至大小便时,女人生产时注一,只管念,越苦越念,越痛越念,如儿呼母,那管母之嫌与不嫌,若怕他嫌我,便不呼唤,则小儿之堕落坑厕者,只有一死而已,何日见母哉!

有定无定持名

有定者,早晚二时,划定常课,从今至死,不增不减,其馀十二时中,能念一句则念一句,不论高声低声,古人云: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然哉!然哉!

对像离像持名

对像时,即以此像为真佛,不拘一方,不问三身,但思我止一心,心止一佛,面对感念,诚敬可知,诚敬之至,必邀灵感。若无佛像时,端坐宜向西方,起心动念时,当念阿弥陀佛光明住我顶上,字字句句,自不落空,黑业自能消灭也。

忙中持名

能一句则一句,能十句则十句,但使百忙中,得片刻之暇,便可放下身心,朗然持诵。白乐天诗曰: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古人之用心,亦可见矣!

闲中持名

世间一切苦人,求闲不得,故不能修行。今闲矣!又闻此念佛之法,务须绵密持续,振作收敛,方能不负光阴,若使悠忽念去,不能济事,虚延岁月,辜负四恩,一朝无常忽到,将何抵对耶?

尊贵持名

今世之福从前世修来,尊贵一辈,大半苦行高僧转世,但虽有荣华,不能长久,设再造孽必致沉沦,当自思维,与其带业归去,不如借水行舟,或置念佛堂,或选念佛僧,或刻净土书,或置弥陀像,登高而呼事半功倍,更宜决志往生,为富贵贫贱一切人修行榜样、法王使者,尊胜如何?

卑贱持名

呜乎!身为人役苦矣!不求出离,苦之苦矣!当知四字佛名,不论尊卑贵贱、老少男妇,但能每日清晨,至心西向,十称名号,求生极乐,不间不断,现世自获利益,没世自得往生,阿弥陀佛真苦海中救命船也。

静细持名

既有智慧,勿令入狂,最宜静细念佛以坚固之,当知智慧人念佛,则天下之念佛者必多;智慧人念佛,则外道之修行者易返。何以故?有智慧之声名以启之,有智慧之作用以救之也。

老实持名

既不求名利,又不逞才能,老实修行,最为难得,祖师云:参禅中觅个痴钝人不可得,今之念佛人,正患其不痴钝耳?!老实二字,是生西方之一直大路,何以故?老实者,不於阿弥陀佛四字外,添一毫妄想也。

喜庆持名

或因人而喜,或因事而庆,虽细小之端,皆人生乐境也。当知此乐虚幻,不能久常,乘此好时,回光念佛,则仗佛光明,于顺境去多少恶念,吉祥连绵,如意修行,直至命终,往生极乐不亦大快也哉!

许愿持名

持名原为往生,然诸佛威光,不可思议,念彼名号,所愿从心,所以经言念佛有十种利益(参见昌臻法师文章《念佛现世获十种殊胜功德》浅释,点此进入)也,与其祈祷鬼神,杂修事忏,广许恶愿,旁信巫师,不如以念佛期许之也。或曰:如其不应何如?答曰:子未念佛,先忧不应,即此不应之因,必招不应之果,如是因,如是果,可畏哉!

解释持名

凡一切逆境当前,俱是惑缘照面,不可再起恶念,引起将来恶果,只须顺而可避则避之,可消则消之,但随因缘勿忘念佛,佛有无量智慧福德光明所加,境缘即转,无疑也。

愧奋持名

凡今生前世,恶果成就,苦报必来,故一切苦,即一切恶也,不可诿于命运之不齐,但当愧其修行之不早,每一想佛,身毛皆竖,五内若裂,悲伤感奋,痛不欲生,如此则字字从肝髓中流出,方是念佛真境。今之僧俗念佛者,或口念而心驰,或念时心摄、歇即心昏,又有正念佛时,间以杂语,如此虽念到终身,绝无灵感,人见之者,遂谓念佛往生,终成虚语也,岂佛之咎哉!

恳切持名

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不悲者,非人情矣!然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徒悲者,又岂明佛性乎!既悲矣!则当思出苦,当思与一切众生毕竟出苦,当思佛之所以称大悲者,为其能拔众生出苦也,我以悲心念佛,求佛之悲,拔我之苦,其念宜何如恳切耶?

供养持名

凡遇佳节,或佛诞日,香花灯果,随时供养,是谓财供,非法供也。心之法供,胜于一切财供,近来邪教盛行,上供之法,广罗祭品,何益修行?如清净普度皇极寿元,无为大乘等种种邪教,请乩圆光,招魂引鬼,耗人家财,欺世妄言,而于念佛一门,迥然各别,有识者万勿为所惑也。

报答持名

父母之恩,恩之最大者也。宜如何报之哉?一切饮食供奉,立功扬名,衡以世间之法,报非不善,然究非了局,我惟报以念佛为彼迥向西方,已为下一金刚种子,再出头来,自有解脱时分,况无边罪障,悉能消释乎?欲报恩者,不可不知此法。

布施持名

凡见苦恼者,先安其身,然后开导其心,劝之念佛,所谓救一时之苦布施为急,救历劫之苦念佛为要。或见人有难力不能救,当急为彼念佛安其魂识。或清夜朗诵,以施鬼神。凡大兵大疫之年,五更持诵佛名,能消冤厉。当思我此一声阿弥陀佛,上穷有顶,下极风轮,尘刹众生,一时受益,其布施不可思议也。

心念心听持名

心忆而后动於舌,舌动而复返于心,舌既有声,耳还自听,是为心念心听(注二)也。心念心听,则目自不能妄视,鼻自不能妄嗅,身自不能妄动,一个主人翁,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出来也。

声中持名

念佛之声,既已纯熟,于六尘中,惟一声尘。六根之用,全寄於耳,身亦不觉其旋绕也。舌亦不觉其鼓动也,意亦不觉其分别也,鼻亦不觉其呼吸也,眼亦不觉其关闭也,观音势至两圆通,即是一也。无不通也,无不圆也,根即尘也,尘即根也,根尘即识也,十八界融成一界也。初或未调,久当自入,凡念佛时,取净地四五尺,右绕一匝,然后徐徐出声,渐渐声高,如是念到三匝之后,觉自己心声透露。旋绕太空,圆里十方,遍周法界,是安住身心世界于念佛声中也。是以此身心安住于念佛声中而念佛也,此是胜境能灭心垢,宜勤习之。

光中持名

声者心声也,光者亦心光也。心声旋绕之处,即心光焕发之处。安住于心声中而念佛,即安住于光明中而念佛也,此亦胜境,能灭心垢,宜勤习之。

镜中持名

心声旋绕,心光焕发,心体自然披露矣!夫此一真心,如大圆镜,洞达无遮,十方三世我佛众生、浊世苦轮、净邦莲萼,皆镜中影也。声中即是光中,光中即是镜中,此是最胜境,能永灭心垢,宜加意勤习之



不断持名

朝也念,暮也念,无事也念,有事也念,净处也念,秽处也念,无有一念非佛者,即使日用应酬有时间断,然断其言句不能断其真命脉也,功夫至此,成片易矣!

不杂持名

不杂者即是止也,止者定之机也,止杂念而正念现矣!杂念有三:一善念、一恶念、一无记念,三者除尽,方为不杂。心要寂寂,寂寂则善恶念不生,心要惺惺,惺惺则无记念不生;佛外无念,故常寂寂;念中有佛,故常惺惺。

不住持名

不住者即是观也,观者慧之机也,前一句过去矣,后一句未来也,现在一句亦不住。了了分明而不可得,不可得而了了分明。

即禅即佛持名

或看一话头者,谓之参禅,或坐或息念者,谓之坐禅,参也坐也,总是禅也。禅也佛也,总是心也,禅即佛之禅,佛即禅之佛,念佛法门,何碍于参禅坐禅乎?且参禅者,能将此阿弥陀佛四字,当做一句话头,念来念去,反覆不舍,不言参禅,禅在其中矣!坐禅者,要到一念相应,豁然如托空方为得手,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非相应乎?念到心空时,非永远相应乎?于念佛时,不昏不散,止观定慧念念圆成,若欲别求禅,那禅当更在何处?

即戒即佛持名

持佛戒以治身也,持佛名以治心也,持之久而心纯,持之久而心空,念性戒性,非有二也。板板持戒不得出头,板板念佛,则临命终时,打破鬼门关,跳出三界矣!若奉戒已有工夫,即以此回向西方,必生中品,若未能兼顾者,且勤念佛,如救头燃。

即教即佛持名

一大藏经,皆从心起,心若无佛,教亦徒然。然心中亦何人无佛哉?自不念耳!教下未有不看楞严者也,看楞严未有不轻势至而重观音者也。即此一见已成生死根本,纵学遍种种知能,不过滋润苦芽,生死关头总不得力,愿速放下,往生西方亲观弥陀。若不能放下,即将此学经演说功德回向西方,发四宏愿,亦不唐捐。若弘扬净土一门,详说念佛功德,则举目动念,皆是庄严西方,上品往生,更复何疑?

不持而持持名

一事才完,一语才罢,尚未打点念佛,而四字佛名,滚滚出来,此三昧易成之象也。

持而不持持名

持名不懈,快足又快足,于念佛时,明明持此四字,念头不转,而四字忽然一停,亦非有即四字之念,亦非有离四字之念,亦非有四字以外之念,此谓暂得胜境,非真心空也。然勤勤念佛,此境屡现则渐渐心空,若因一念心空,遂逐昏沉,是谓无慧。当知心愈空则念愈灵,心愈空则念愈净,以佛心中之我,念我心中之佛,空与不空,更在何处?譬如日与月,赫渥乘宝宫,旋绕须弥山,周流照天下,噫!此何如妙觉圆明哉!

孤身持名

比丘修道,不求伴侣,念佛之境,孤寂最佳,高低有宜,缓急随分,打成一片,正在此时,当知身孤而心不孤也,诸佛及弥陀之心,未尝暂舍乎我,举意佛知,开口佛闻,何忧孤寂乎?若净土法门,未能了了,须多购净土书读之,如弥陀经、观经、智者大师十疑论、天如则禅师净土或问、大佑禅师净土指归、龙舒净土文、净土晨钟、西方公据、西方确指、云栖法汇、弥陀疏钞等书,宜勤披阅,此姑举明白易晓者言之,此外尚有举不胜举也。(请参阅广慈法师编印之净土宗法宝大藏全书五十巨册)或访通晓净土者叩问之。

结期持名

结期者,结七日为期也。若独自结期,可用干粮、水果、生姜、麻油四种为食物,炉香、灯油、蒲团、坐椅、棉衣、风帽、净桶、草纸八种为用物,除十二种外,一概不留,便可七日中不与人来往,畅然念佛也。若有五六人,同发心结期者,则必延请护七师一位,严立条规,约束在前,一切起居欲食香花灯果,护七师照应全备,则同七者亦可于七日中至心念佛也,若局于情见,不知修行利害者,未可草率为之。

聚会持名

四五人偶然同聚,作念佛会者,务先束约而后开口,单念四字,一字一鱼用小引磬专击阿字、陀字,不得参差错落反致纷心。

成就他人持名

或静处安置,或同结念期,或告以净土之事,或借以净土之书,或破其念佛之疑,或坚其念佛之志,一切功德,此为胜矣!若于人临命终时,为之念佛,或令病人记取阿弥陀佛四字,随忆随念,得见如来,使此人气尽往生,是成就其法身慧命矣!

难中持名

凡难中有发心念佛者,必有奇应。虽遍地干戈、一乡疫厉,而求佛呵护者,一即一安,百即百安,非佛之有私也,亦平等光中无心而应也。何以故?动念发声,觉阿弥陀佛光明住我顶上,则自然念念具足,念念坚固,念念长久,佛光所加,吉神拥护,自能离难,勿转念也。

梦中持名

愿力坚,功夫熟,昼既绵密,夜间亦然,则梦中自能念佛,此往生之兆也,当调和精进,勿退勿狂。

病中持名

病者,死之机也。死者,凡圣净秽之关也,病中当作死想,勤念佛名,决定待死,必有光明接引,遂我往生之愿,若於病中略一停想,则一切爱恋、恐怖、烦恼安排种种杂念一齐现前,生死关头如何济事?昔有一僧病甚,呼啊耶,自觉其非,即念阿弥陀佛,如是痛不自止,一声啊耶,一声阿弥陀佛,昼夜不绝,病愈谓人曰:我病中念啊耶,念阿弥陀佛,今病好,阿弥陀佛尚在,啊耶二字不知何往矣!善哉此病中之精进者也。

临命终持名

但记取阿弥陀佛四字勿忘也,能高念便高念,能低念便低念,或高低皆不能,亦宜将四字默记于心不令忘失,左右侍奉之人,亦宜常将此四字,频频提醒,当知百劫千生,所有乱走之路全在此时一念,断得清楚,何以故?六道轮迥,皆一念为主,若一念专注在佛,则形虽败坏,而神不散乱,即随一念,而往生净土矣! 呜呼!但记取阿弥陀佛四字勿忘也。

发愿忏悔持名

呜呼!世之不知念佛者众矣!儒中人摈佛为异端而不肯念,出家人以念佛为故套而不知所以念,狂慧者知有佛而不屑念,愚痴者不知佛而不能念,此大较也。即间有村愚夫妇,闻说因果,亦知念佛,而又希求来生得受福报,依旧为轮迥种子,求一为了生死而念佛者,百中少有一二也。须知人既念佛,即当念佛慈心,行佛悲行,发广大愿,济度众生,一切众垢冤缠,普为忏悔,一切巨细功德,迥向西方,如此乃为念佛之正因也。


[按]:口念耳听,心念心听,神念神听,为大师十二字念诀。愿从口念耳听入手,能了了分明,不散不昏,便是不乱境界。渐至心念心听,即已六根都摄。若至神念神听,岂非寂之至照之至耶。单念四字,易成片也。惟秽处及大小便时,只宜默念或心念,出声不恭敬。女人生产时,宜出声朗念,因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或致闭气受病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