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断见思烦恼,从哪里下手?
「《华严经》曰:我慢溉灌,见网增长」。这《华严经》上说的,我慢,傲慢。我慢是末那识的一分,末那识是四分组成的,这是其中的一分。大乘教常说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四大烦恼第一个是我见,就是执着有个我,执着什么?执着阿赖耶的相分之中的一分是我身。要知道我们现实的环境,你六根跟六尘能够接触到的,这是阿赖耶的现量境界,我们能接触到。但是我们意念当中有没有接触到?没有,我们的意念当中没有接触到。意念当中了解外面的境界是间接的,只有前面的五根接触到是真实的,五根是了别,没有分别,它是照见,眼见色、耳闻声。能够分别音声的,就是这个见。换句话说,前头五根没有这个见,我们讲见烦恼、见网,它没有,它是个工具。谁有见惑?末那跟意识它有见惑,它的见惑是间接来的,是从前五识把外面境相看到的传递给它,它晓得了,它没有见到外面。它是不会见到外面的,必须听前面五个给它报告。
我们刚才讲,譬如尝味道,吃辣的、吃甜的,舌头,舌头把这个信息传给第六识、传给第七识,它知道,它并没有尝到,是前五识尝到的。前五识是直接的,它是间接的。前五识把它所接触到的传递给第六识,在第六识见分里面起作用。见分就是分别执着,见分这个念头才动,相分就起来了。第七识的相分、第六识的相分就把前五识的相分,画面是完全相同的,像我们看电视萤幕一样,不是现场,看得很清楚,这么样了解的。它在里面起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在干这个。这是唯识心理学。你就晓得六、七全妄,不是真的。第六识、第七识再把它的信息传给阿赖耶,阿赖耶叫藏识,就是资料库,放到那里做成档案。这个档案库森罗万象,里面收藏东西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可是你想调个档案出来,立刻就调出来了,速度真快,真不可思议!这是什么?这是自性的本能,经上讲的「法尔如是」,自性本有的能量就是这个样子。
这是说凡夫很难回头,就是掌控的这个力量太大,我慢在灌溉你,在给你浇水培养你,所以见网就增长。我们讲分别执着愈来愈严重,那你怎么能放下?我慢、我爱、我痴,这是末那识的四大烦恼,我见下面是贪瞋痴,我爱是贪,我慢是瞋,我痴是愚痴,贪瞋痴,所以你的见思烦恼天天在增长,道理在此地给我们说出来。我们要想断见思烦恼,从哪里下手?从我慢下手,把傲慢放下,从这下手。世间人也懂得,你看孔老夫子,在《论语》里有一句话说,他观察人他有个标准,说这个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这个人很了不起,有周公的才华,有周公的能力。周公是大圣人,孔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可是怎么样?你去观察他,他傲慢,「使骄且吝」,看他日常生活当中,他有傲慢的态度,他有吝啬的习气,孔子说那个人是假的,不是真的。「其余则不足观也」,不是真的,假的。真的是怎么样的?真的一定是谦虚,对人恭敬,这是什么?这是从孔子身上见到。孔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赞叹、对老师的认同,说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夫子温和,善良,恭慎,做事情恭敬,他有敬心、谨慎,小心谨慎。诸葛亮的美德,后人都尊敬他,诸葛一生唯谨慎,我们今天讲小心谨慎。俭是节俭。处处让别人,总是自己退后,把别人推到前面,这是夫子之德。所以这个谦让非常重要。中国古人也讲,「学问深时意气平」。这个人有德行、有学问,他能谦,他平和,我们常讲平易近人,没有丝毫傲慢,对人能平等的恭敬,人喜欢,愿意接近你。
诸佛菩萨没有起心动念我们知道,没有分别执着,但是诸佛菩萨念念不捨众生。这个念念是什么?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这个念头。一切众生有念头,众生起的这些念头,从他的念头发出去,从他身体的物质现象波动发出去。贤首国师《还源观》上告诉我们,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那诸佛菩萨怎么会不知道?这就叫念念。念念不是佛有念头,佛没有念头,佛收到一切众生的念念,那就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应就是不捨众生。诸佛菩萨念念不捨众生,念念是众生的感,不捨是佛菩萨的应,感应道交。收到我们的信息,我们现在这么苦,遭这么大的难,为什么不来救我们?我们会提这个问题。不是不救,他已经在救我们了。你真的能回头,他就来,不能回头他也来。能回头,他的应叫显应,明显给你感应;你不能回头,冥应,暗中保佑你,你自己不知道,都有感应,这慈悲到极处,哪有不感应的道理!这感应里头没有人情的,这是性德,法尔如是,没有偏爱,没有偏心的,完全是平等的。
所以我们晓得我们遭难,遭难干嘛?就像父母一样,做错事情应该受惩罚,你才会记得,你才会改过。所以父母老师呵斥你、罚你、打骂你,都是爱你,不是怨恨,都是帮助你改过。为什么打你?打你就记得,这个地方挨过打,记得就特别牢。所以是打记性,不是别的,让你记住。你才晓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善巧方便不可思议。我们终于体会到,阿鼻地狱是干什么的?是帮那个造极重罪业消业障的方法!不到那里去业障消不了,到那里去业障消完之后佛菩萨就来了,他给你讲,你就听,你就接受。现在佛菩萨跟你讲,不接受、不听,必须受到那个苦难之后,明白了。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显应,不觉悟的时候冥应,没有不照顾的。尤其是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愿,愿愿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我们不能在这些地方体会,就不知道佛菩萨恩德之大,佛菩萨对我有多好不知道。我们也不感激,甚至于天天还咒他、骂他,还侮辱他。但是他没有丝毫改变,不管我们用什么态度对他,他都是那样爱你。为什么?因为我们跟他是一体,同一个自性。大乘教佛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我们在其中,包括在里头;共同一法身,那怎么会不爱护?哪有这个道理!众生确实迷有浅深不同,这里面的现象也是无量无边,无法说清,迷得太深、迷得太重,所以很难回头
。因此我慢这里特别提出来,这个东西一定要断。孔子是世间法,没教人离开六道,所以对于这些烦恼轻一点的可以接受。佛法是教你断烦恼证菩提,烦恼不断你不能证得。证菩提是自己的事情,断烦恼也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能够代替。佛菩萨大慈大悲,不能代替我们断烦恼,不能代我们消业障,不可能的,真的是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一定要你自己去悟。佛菩萨帮助我们,只是把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我们享福为什么享福,我们遭罪为什么遭罪,搞清楚、搞明白,你就觉悟了。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是教诲,他是站在老师的地位,我们是学生,我们跟他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你看我们称他为本师,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老师对我们的父母尊重,教学的时候还是把孝顺父母摆在第一,没有把老师摆在第一,这个谦虚。第一句孝顺父母,第二才奉事师长。
师道确实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孝顺父母,师道就没有了,他怎么会尊重老师。古时候人人都懂得。帝王跟老师见面不能坐在他座位上,他那个座位是坐北朝南,北方的地位高,南方是下方,北方是上方,坐北朝南,接见人都是这个仪式。老师来了就不行,他得下来,不能坐在这上位。老师来是东西向,皇上坐在哪里?坐在东边。东边是主人叫东道主,西边是客人,老师坐在西面,以宾主之礼接待,不用君臣之礼,用宾主之礼。这是什么?这是教化人民。你看看皇上对老师都这么恭敬,一般人对老师能不恭敬吗?恭敬老师就是尊师重道,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自自然然就兴旺起来,皇上带头。
从前皇上真了不起,他的工作没那么多,没那么多案件,所以皇上有时间听课。你看看清朝,《四库全书》里头有记载,顺治、康熙、雍正、干隆、嘉庆这些皇帝,经常邀请儒释道的高人,都把他们看作老师,自己很谦虚的求教,这些人到宫廷里面去上课,皇帝带着嫔妃、文武大臣上课,他的国家政治能办得好。因为大家在一起学习,取到一个什么?见和同解,让我们对于国家的政策看法、想法能一致,这就和了,家和万事兴。帝王跟大臣和合,这个国家哪有不兴旺的道理,哪有不强盛的道理!是这么个道理造成的。民主难,民主因为分子是各有各人的看法,各有各人的见解,不容易统一。你细细去观察、去思惟,你就晓得。我贊成君主,不贊成民主。我喜欢皇上,不喜欢总统。因为他真负责任,他真要把它办好,他才能传给儿子、传给孙子,世世代代传下去。做不好?做不好就亡国了,别人起个革命把他推翻了。所以他要真做,他不敢马虎,一定要把他教好,要找全国最好的老师,有德行、有学问的,多半封为国师,自己亲自接受教育,做榜样。
现在这个社会动乱,我讲很多次,我遇到国家领导人,我也劝导他们,你们要做出好样子出来,学习。现在社会混乱没有别的,就是缺乏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就是没有这个东西,有这个东西马上就解决问题。那怎么做法?除了学术界之外,另外还要搞一个机构,宗教。决定不能把宗教废除,宗教废除的时候永久乱下去了,再也回不了头来。宗教是什么?先把宗教团结起来,然后把宗教教义都讲清楚、讲明白。如果这个教室里头,这种课堂里头,国家领导人坐在那边听,也带着文武大臣一起来听课,现在卫星电视这个镜头播出去,全国人民就震动了。会什么?一起来学习。一起来学习不要一年,社会就恢復安定和平;三年、五年,天下大治!我相信会超过贞观,会超过文景,这是中国歷史上国家政治做得最好的时候,超过康熙、干隆。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这么方便的工具,现在电视可以让每个人在家庭里头学习,所以它快。
过去我们在汤池做实验,三个月,人的良心就唤出来了,我们感到非常惊讶,想不到!证明了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把本善、本性唤出来了,人有良心,不好意思做坏事,他懂因果教育,不敢做坏事。这中国几千年来长治久安靠这个。现在这个工具多好!每一堂课看到国家领导人都在那里听课,都在那里学习,带动全民学习,带动全世界人民学习,你说这还得了!我常常在讲,常常在劝导,哪些是有大福报的人,国家领导人、宗教界的领导人都是大福报。这一次罗马教皇邀请我,本来我不想去,以后想想还是去一趟再劝劝他。去年我劝他,今年再去劝他,希望他把梵蒂冈跟罗马城做为一个实验点,培养一批老师讲经教学。如果他心量大一点,就联合各个宗教;心量小一点就完全天主教,其他宗教没有。把梵蒂冈建成地球上天主教的天堂,就在罗马。梵蒂冈是个圣城。我们信息传达他了,希望他能够做。成败关键在师资,老师第一,所以首先要培养一个老师的班子,能够有五、六十个老师就会做成功。
净土大经解演义·科注及精华节录(添加中)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