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年的您,是否有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奔波一生,子女长大了,自己的事业也告一段落了,爱情也早已被淹没在了柴米油盐和日常琐事中。您的内心是否有一种不知何去何从的困惑?
于先生夫妇便是这样一对老人。70岁的于老先生,早年参军,转业后在医院任内科主任。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业余时间钻研楹联书法艺术,颇有成就,目前就任当地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于太太小他两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他们有一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
在外人眼中,这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一个幸福的家庭。可夫妻俩心里清楚,幸福只是假象。对于老来说,过了大半辈子,妻子是他最离不开的人,却也是他最烦的人。生活中,妻子对他照顾得很周到,可唠叨起他来也“很周到”,刻薄的求全责备令他无法忍受。他很苦恼:夫妻俩都是好人,可怎么就找不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幸福感呢?
于太太目前的日子也不好过。婚姻前半段,因为工作原因,二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倒也没什么矛盾。可退休后,子女大了,生活好了,却感觉越来越不幸福了。66岁前的她身体一直很健康。可是,近两年身体越来越差,总是跑医院。最近,又被确诊为大肠息肉,马上要去医院做手术。
于老夫妇和魏大夫素有交往,就在于太太打算动手术的前一天,机缘巧合,他们又再次相逢。经提醒,才意识到,原来于太太的病,与她对丈夫的不满有关。于是,二人便随魏大夫一起来到了爱心之家,打算通过学习家庭伦理道德,调节身心健康。恰逢爱心之家内观训练营招生,二人便一起报名参加了内观。
没想到,这一内观,竟让于老意外地找到了打开夫妻心灵之锁的钥匙,找到了渴望已久的幸福感,甚至重新点燃了爱情的火花。而于太太通过内观也认识到,“原来经营爱情是一门艺术”。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内观分享,一起回顾一下他们这段“爱恨交加”的婚姻生活吧。
年轻的于先生尚未成家时,父亲便患上了癌症。在全家最困难的时候,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于太太。当时于先生在部队工作,不能经常陪护老人。还没确定婚姻关系的于太太,便经常带上吃的用的,骑着车,翻山越岭,代替他去看望照顾老人。
病中的老父亲,晚年唯一的愿望就是看看未来的儿媳妇是怎样的,这样也就安心了。妻子的到来和种种表现,给了老人很大的安慰。后来老人病重到去世,妻子一直都在老人身边照顾,并料理后事,替他这个做儿子的弥补了很多没能尽到的孝道。现在想来,他非常感恩他的太太,可在当时,他只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婚后,于先生在部队,于太太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照顾孩子,看望他的老母亲。于先生转业到地方医院后,因为离家较远,太太每天下班后,做好了饭菜,背着孩子给他送饭。医院的同事都是自己做饭吃,看到他的太太给他送饭,大家都很羡慕。但是,在于先生眼中,虽然也觉得挺好的,但似乎这一切也还是理所当然的。
于先生到北京进修,一个月工资72元,他带走60元,只给妻子和孩子留下12元。那时,于先生只看到其他进修的人带的钱很多,相比之下,自己的经济已经很拮据了。可是他没想到,他只给妻子留下12元,还要照顾一家的生活,妻子更艰难。
当时县城里家家户户都是烧煤球的,装卸煤球这些体力活也是妻子一个人做。现在回想起妻子这些经济上、生活上的压力,于老才感觉到妻子的不容易。可在当时,这一切,他都没有意识到。
当于先生感觉身体不舒服时,妻子就会很担心,一再催促他去医院检查,直至确认没有问题才放心。
有几年时间,于先生上班离家很远,每天要骑自行车十五公里,然后乘火车,然后再骑四五里地。为了不迟到,他每天很早就要出门,妻子便坚持每天早起给他做饭。后来一次生病,要去北京看病,妻子又忙着给他包饺子送行。
这些生活中的琐事,一桩桩,一件件,在于先生的心里,一直没感觉有什么特殊之处。直到现在,他才意识到,妻子这些心甘情愿的付出都是对自己默默无言的爱。
一段时间,于先生身体不好,总咳嗽,妻子想方设法给他找偏方。有一年从10月份开始,每天熬药。先熬一遍倒出来,再熬,再倒,每天如此,一共熬了144副中药。当时,自己并没觉得有什么了不得,还是认为理所当然,觉得妻子熬药照顾他,挺正常的,没想过妻子也有她的生活、她的乐趣。
提起一双儿女,于先生也认识到,以前都说是夫妻共同抚育的子女,而事实上,自己只是在经济上支撑着这个家,至于照顾孩子吃喝、接送孩子上学等等琐碎的事情,都是妻子一个人操持的。想到这些,又让于老想到了自己的老母亲,在艰难的岁月拉扯四个孩子长大,养育成人,于先生至此才深深体会到做一个女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因为交际广,于先生经常和朋友在家里聊天聊到很晚。每每这时,妻子就会默默地到厨房炒两个菜,然后招呼他们喝点酒吃点菜。朋友说,到他家里,感觉像回家一样。这让于先生颇为自豪,才感觉到妻子也有可爱的地方。
妻子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一种豁达的胸怀。生活中很多重要的时刻,都是因为有了妻子的开解,自己才能顺利地度过。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妻子会说:“咱们不要在乎这些小事情,道路还长着呢,把生活过好就行了。”有了妻子的这种豁达,他们的工作生活才能平平安安地走到现在。
于先生交际广,朋友多,在赠人书法作品的时候,妻子从不提钱。于先生想出书,费用不薄,可是妻子丝毫不介意,认为只要是对人类有益,不在乎钱多钱少
。于先生感慨,娶一个好媳妇旺三代,此言不虚!如此贤惠的妻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于先生又爱又烦呢?好好的日子,怎么就越过越平淡了呢?
原来.....于先生出身农村,比较土气,偏偏妻子对他要求很高,希望他穿得体面一点。每天出门前,妻子都要上下审查一下:衣帽是否得体,鞋袜是否配套。一旦不合适,马上就是一顿指责。平时在家,打电话不允许躺着,嫌他不礼貌。到外面开会,要是在主席台上打个哈欠,回来也得挨批。最要命的是妻子爱着急,说话大嗓门,每次批评人,一定要把人说得钻到地缝里面才行,最后弄的于先生出门都不敢带上她。
于先生说,妻子“在家里是政委,在外面是监督人”。妻子这一番“精心雕琢”,弄得于先生心里非常反感,满腹怨气,痛苦万分:“怎么找这么一个媳妇?我在别人眼里都很好,在她眼里就不行。难道真是‘情人眼里无伟人,小人眼里无君子’?”可是,在外面,妻子又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于先生恨不得把妻子在家的言行录下来,给大家看看妻子的两面性。
妻子的求全责备甚至让于先生后悔:“早知老婆这样挑剔,莫不如找个农村老婆,老老实实听自己的,也不至于如此受欺负。”于先生把这些行为都当作是受气,他感慨:这世界上,我最离不开的是她,最烦的也是她!
岁月就在这样的爱恨纠结中一天天逝去了。慢慢地,人也老了,精力也不充沛了,脸上也有皱纹了。少年夫妻老来伴,于先生苦于没有办法化解对妻子的埋怨,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让妻子满意。他困惑:两个好人在一起,怎么就得不到幸福呢?怎么才能够真正的心有灵犀呢?
通过内观,于先生终于找到了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回忆以前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像放电影一样,于先生才意识到,妻子为自己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
说到为妻子做了些什么,于先生想到只是带妻子到各地旅游,参加一些会议场合。可是这都是两三年才有的一次,而妻子为自己做的,却是长年累月,从未间断。
就拿妻子为自己做饭这件事来说。每一顿饭都要付出心思:买什么菜?吃什么主食?菜怎么洗?怎么做?做完饭还要刷碗。两个人共同生活了42年,除去两地分居的7年时间,剩下35年,天天要吃饭。不但自己要吃,孩子也要吃,他的母亲、丈母娘、兄弟姐妹都要吃。他还经常有朋友到他家吃饭。光是做饭的时间,按照一天八小时来算,要干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妻子把宝贵的年华都给了他。想到妻子为自己付出的一切,于先生此刻才感觉到,妻子对自己的恩情也是很深的。
说到做饭,于先生又忍不住喊冤:自己的懒都是妻子养成的!
原来,于太太有“厨房综合症”。于先生曾经想到厨房帮妻子做些事,可是妻子自己一个人在厨房干得挺好的,一见他进厨房,马上就生气,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弄得于先生不知道怎么做才对。他的一腔热情就这样被浇灭了,最后只能尽量不去厨房。
于先生总结,并不是自己真的很笨,什么都不会,这完全是妻子一手造成的,是她剥夺了他劳动的权利。于先生说:“既然你说我干不好,那就都给你干吧。我如果干活,盘子不对、碗不对的,会被挑出100个错误。可是我要是不干,就只有一个错误:懒。”
于先生这番话,道破了很多男人不做家务的隐情。但是,通过内观,于先生也转变了心态,他说,这些都是借口,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妻子当做最心爱的人。要是自己的女儿,不管她怎么批评,自己都会去心甘情愿地改正。可是对妻子则不然,因为觉得妻子就是干活的。所以,通过反思于先生认识到,还是爱的程度不深,爱的程度不够!
于先生笑称,自己的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像合作社,夫妻俩被分在一个互助组了。虽然吵吵闹闹,但是几十年来,因为学习了传统文化,没有轻易地提出离婚。风风雨雨走到今天,也是非常不易。情之所至,于先生写下了一生中少有的一段爱情诗,送给妻子。
以往于先生称呼妻子,都是“老婆”、”爱人”、“贱内”等说法,这一次内观,让于先生想到,应该用中国最尊敬的称呼“太太”,因为对自己的家庭来说,妻子当之无愧。最后,喜不自禁的于先生真诚地向太太说出了“我错了”,并希望两个人能够互相搀扶,好好活,慢慢老!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