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行法

发布时间:2023-02-25 14:03:26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行法

  十二缘起是佛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理论,修习佛学文化首要了解佛法,就得认识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

\

  佛学经典告诉我们,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就是观这十二缘起。

  十二缘起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业行及苦果(即惑、业、苦);它们相依,因缘生灭的相续流转,使到我们感受到人生的过程中,生命在生死轮回着,这其中无有主宰者、无有始作俑者、也没有受者。

  那么,十二缘起中的“行”,在这出“轮回大戏”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观其“行”,还是先把概念说清楚。

  行:行为、造作迁流之意,指依无明而起的身心活动。

  还可以进一步说明:

  行,因为无明使我们迷惑,引发心驱使身、口、意造业,此称为“行”。此造作产生将来的果报,即是我们今世所受的善恶诸业的果报,所以“行”就是业报,使我们投胎轮回生死。

  现在身心的造作会产生未来的影响力,这也叫行。

  这样解释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这个影响力即未来的业(无表业),会影响到未来的身心行为和果报。很多人不了解这点,说看不到这个具有影响力的业。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得到的,比如今天做了一件善事帮助了别人,身心会很欢喜,身体也会觉得很轻安。反之,如果今天做了恶事或者犯了罪,在心灵上就会留下作用,对不对?恐怕晚上睡觉,作梦都会恐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好梦一觉到天明,噩梦辗转反侧难入眠,很难受的。白天的情绪会影响到晚上。如果常作同样的行为,久了会变成惯性,业力就更强大而固定。习性就是习以为常而产生的一种惯性作用。过去世的身、语、意三业能招感现在的果报,同样,现在的身、语、意三业也能招感未来的果报,所以都叫行(业)。

  顺便再说一下“业”的内容:“业”是由身心的活动而留有力用,因活动所引起的势用,或叫“生活的遗痕”。古说业有“表业”,“无表业”之分。“表业”,为善为恶的行为,“无表业”,从善恶行为而引起的潜力。这就是“业”。

  不讲太多概念了容易混乱,我们还继续探讨“行”的内容。

  十二缘起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生命开始、终结的轮回经过。“行”支就包括其中。我们先来看“十二缘起轮回图”就很清楚了。

  这幅生死轮回图,画影图形出众生在“六道”中的生死轮回。也教授了我们关于“苦”的来源,以及脱“苦”的方法和境界。

  人,终有一死(往生)。但,生命并不终结。肉体灭亡后,我们的意识就会进入“中阴”阶段。所谓“中阴”阶段,就是人死后以至往生轮回到某一道为止的那段“真空”时期,共有四十九天。经过这个阶段以后,便再次轮回投生得到新的肉身,以另一种生命形式延续生存。佛学常常谈及轮回这个概念,到底谁在轮回?在哪里轮回?这幅图说的很通俗了。

  我们先来看看图中是咋表述“行”支的。“行”在图中用陶工在做陶器来说明问题。

  远古时候,陶器是放在一个用手去旋转的工具上,由制作者用手转动并不停的旋转来完成。表明一切“行”都是自己制作出来的意思。他身旁的陶泥表示“无名”,这些陶泥经过工匠们的制造,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有好的,有坏的,说明基于“无名”我们做成了形式迥异的善业和恶业。一切都是自己的“行”为。故不贪执于色,世间万物来源于“四大”,还原于“四大”,这样反反复复,即生轮回。

  我们的六根与六尘相触,或是内心的记忆而引起思惟,思前想后,思心所从审虑到决定,然后发动为身体和语言的行为。这个造业的过程,一般人都不了解。要产生行为前必定有其先决条件(动机),一般很少没有动机而胡涂行事的。有的是根尘相触而引发,有的是内心的观念而产生,二者都经过思惟、审虑、决定,最后才产生行为。所以当我们在考虑、思惟、决定以及发动为身语意行为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业力。也就是“行”业。

  我们之所以会有“行”为,一定是先有内心的动机,所以要注意的是,修“行”就要注意到我们的动机(起心动念)。如果能在起心动念的当下就能发觉,那么当下就戛然而止,就不会产生恶业了。如果产生了“行”为才叫造业,那就太慢了,已经发生了要停止也来不及了。如果我们时时刻刻在观照,时时刻刻在注意,心念一动马上就发觉了而停止,那就不会变成“行”为,这是修“行”非常重要的地方。用真去用功修“行”的人不是只注意外在的表现,而是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微细处都很明析,当心念一动时马上就发觉,不再继续下去,更不会变成“行”为,所以真正用功处是在动机即起心动念处!业是经身语意“行”为的互相渗合而造成的,不是无条件,无因由而造。

  从这个“行”状来看,“行”的本质就是我们的心体。当造业的时候自然就会熏习我们的心,就会留下一个影响的力量,而且这个影响力量还会持续的增长,就如同世间的种子一样。所以,“行”接下来就是“识”了,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十二缘起支的因果关系,前面每一支的因,都会引发后一支的果,环环相扣,往复运转,永不停歇形成轮回。

  “行”由无明而来,根除无明则“行”随之被杜绝,而在未根除之前,众生不得不受“行”(业)力及业果之牵制,这也就是“行”支说明的问题。

  但,这些理论与概念并不是说——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做了。学佛是学习佛的智慧,做有明之人,行有明之事,彰无漏之因,获无漏之果,而得有余往生。真正的有明无病,是要求我们更积极的面对人生,创造利人小我,利益大爱、利益万缘、利乐群生的价值。其实,在佛典里,那些都是佛的足迹。你看佛往世时,做了多少事,讲了多少法。我们每一个学佛修佛的众生要空则不空的修,要利乐群生的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