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星云大师讲演集》-浩浩乎!巍巍乎!

发布时间:2023-02-21 16:59:16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地点:东方佛教学院太虚大师八秩诞辰纪念大会

  听众:佛学院师生(学生性滢记)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是当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的八秩诞辰,在国内和海外有许多地方在为大师举行纪念会,本院同学刚于昨日考试完毕,今日能够以轻松而虔敬的心情为大师上供,并开会追思,意义实在深长。

  大师是我一向所敬仰而崇拜的长老,大师的人格与德业,慈心与悲愿,一向是我所倾慕而愿意效法的。记得大师还住世时,我常听到一些青年同学说:“假如是太虚大师要我跳下火坑,我一定服从,不问什么原因。”

  当时这些僧青年的话,可以代表所有佛教青年对大师崇敬的心声,他们竟愿为大师的指示而赴汤蹈火,若非思想上受大师伟大崇高的人格所影响,何能臻此!

  老实说,在大师八十诞辰的今天,我并不够资格来讲说大师,因为我只见过大师两次慈容,听过一次开示,虽然我也读过大师的全书,可是凭这一点点的因缘,我哪里里能够谈论大师呢?不过,为了让同学们多认识大师为教为人的精神,仅就记忆所及,说明大师为教为僧的苦心,以使大家都能追随大师,效法大师,为大师接棒,这才是我们纪念大师的意义。

  大师的成就,大师的值得给人怀念与崇拜,完全在于大师有一颗和常人不同的心,我现在仅就大师的心,提出五点来说明:

  第一、永不变易的信心!

  第二、永不后退的道心!

  第三、永不息灭的慧心!

  第四、永不冷却的热心!

  第五、永不失望的悲心!

  现在,我就此五点,分别说明如下:

  一.永不变易的信心

  在这一段里,我所要讲的是大师的“信仰”与“人格”。

  大师一生的功业成就,难以计算。他的智能,他的慈悲,他的所行所作,可以说比天还高,比海还深,但这一切完全建立在他的“信心”上。对佛法的信心,这是大师的生命。他以一切佛法为他的信仰中心,他圆摄一切佛法庄严他的人格。尽管你批评某经某论,尽管你对大乘佛教发出疵议,尽管你打击“真常唯心”的佛法,想动摇大师的信心根本,但大师对他自己所信奉的佛法,永远有不动的信念。大师八宗兼弘,大师的包容,在佛教史上,不作第二人想。泰山不辞土壤,大海不厌细流,一经一偈,在大师心中都是无比的尊贵。大师决不像有些人吃佛饭穿佛衣,而专欢喜疵议佛法,打着佛法的招牌,卖的是妄心邪见,矛盾的信仰,矛盾的人格。而大师的信仰是一贯的,大师的人格也是一贯的,因为大师对佛法的信心有本,所以在他一生中的花花叶叶,就会自然成长。

  因为说到大师对佛法的信心,所以我希望同学在求学的过程中,不要立志做学者,应该要立志做个象样的佛教徒。因为学者是以怀疑的态度做为他的研究中心,而一个宗教徒则以信仰作为他的修学中心。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产生无限的力量,才能培养完美的人格。我们要纪念大师,首先要学习大师圆摄佛法的信仰,学习大师对菩萨道的信心。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在我们修学的过程中,不管遭遇到如何的困难,如何的挫折,都不要轻易的改变我们的信心。不管异说纷纭,不管邪见颠倒,我们的信心,要和大师一样。

  二.永不后退的道心

  在这一段里,我所要讲的是大师的“修持”与“证悟”。

  大师有了信心为本,而发道心修持。过去有人批评大师是洋和尚、政治和尚、学者,意思就是说大师没有修持,其实这些人对大师都不了解。中国佛教传统的修持法,不是参禅,就是念佛,或是朝暮二时课诵。这些形式上的修持,大师固然没有废止,而大师的修持,更从发心、智能、讲说、著作上去净化自己。大师自己没有所求,唯一为他念念难忘的是世界和平、佛法兴隆。一个人去除了物欲,处处以众生和真理为念,这难道不算修持所得吗?这难道不是道心所成吗?

  大师童真入道,十六岁就披剃为僧,出家后发心阅藏,在西方寺阅藏,当阅读《般若经》快要完时,“忽然失却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身在无数尘刹中”。后来在普陀闭关,“一夜,闻前寺晚间开大静的钟声时,忽然心断,再觉,则见光明无际,从泯无内外能所中,渐见能所内外,远近久暂,回复根身座舍的原状。”大师的修持与证悟,是从信解入手,既悟以后,他的文思如海,道心更增,对于《起信论》、《楞严经》所说,更符合他自己所信的佛法。

  世间的知识,都是心外求法,学医明医,学工懂工,而佛法则是向心中求,只要有所证悟,一通百通。今天,我们纪念大师,应该像大师的道心一样,修持佛法,证悟佛法,永不后退。唯有发道心,才能把佛法学好。道心不坚强,俗情俗念就无法淡泊。增一分道心,才能淡一分俗情。希望同学们纪念大师,要学大师不退的道心,永远精进,永远鼓起精神,向佛道迈进!

  三.永不息灭的慧心

  在这一段里,我所要讲的是大师的“讲说”与“著作”。

  大师的智能是向心中证悟的,所以大师的智能像泉源般的滔滔不绝,流露不尽。

  二十七岁,大师在普陀关房中著作《佛法导论》,这是大师有组织有系统的著作佛法之始,三十一岁时发行《海潮音》月刊,从此《海潮音》成了大师智能的园地。从小乘部派的研究,到大乘佛法的八宗兼弘;从整理僧伽制度的建议,到向政府的护法论争;从佛学问答到世法应酬;从佛史撰着到教义伟论,大师的智能,精深而博大;大师的著作,瑰丽而丰富。

  说到大师的讲说,路不辞远近,人不分僧俗,只要有人请他讲说佛法,大江南北也好,海内海外也好,从学术演讲到通俗弘法,从教室黑板到随处开示,大师学不厌教不倦,大师的智能宏深,大师的精神更是无与伦比!

  各位同学们要学大师,你们先要学习手能写口能说,唯有能写能说,才能把佛法普及于社会。

  大师的能写能说,是渊源于他的智能之心,唯有智能的讲说与写作,才能抉择是非善恶,才能判别好坏美丑,才能引导人步向真善美的世界。

  同学们!佛法的智能,才是我们求学的目的,名利得失都不是我们所应计较的,是非人我也不是我们所应执着的,我们在佛法里要能薰陶出智能,才能远离愚痴;我们有了智能能写会说,才不会成为佛教的闲人。大师那永不息灭的慧心,像日月之光一样,我们要好好把它记在心上。

  四.永不冷却的热心

  在这一段里,我所要讲的是大师的“护教”与“护僧”。

\

  大师的信心、道心、慧心,激荡了大师的热心和悲心。当然年轻人也有为教的热心,但那是热得快也冷得快的心,唯有大师悲心所薰的热心,在护教护僧之前,你毁谤也好,你打击也好,他为教为人都一本初衷的热心。

  你批评大师,你破坏大师,到你向大师求助的时候,他一样给你帮助;你和大师意见相左,思想不同,到你要向大师接近的时候,他一样给你摄受。有人作文攻击佛教,大师一定与之辩难,在大师的著作里,很多著作是为了鞭辟邪说而作的;官府势力欺侮佛教,大师一定与之论争,在大师的全书里,很多伟论是为了护持佛法的利益而写的。

  在三十年前,政府未实施宪法,军阀割据地盘,贪官把持政权,有的地方在毁庙逐僧,大师挺身而出,但并不见有人感谢大师;有的地方闹庙产兴学,大师奔波疏解,但并不见有人怀念大师。这一切冷却不了大师护教护僧的热心。大师对佛教的热心,永远像热烘烘的太阳一样,只要温暖别人,从不计较报酬;永远像光亮亮的蜡烛一样,只要照亮别人,从不怕牺牲自己。

  我们皈投佛教,是为了信仰真理,所以我们要为信仰热心,为真理热心,人事上的冷嘲热讽,我们可以不必热着去争执;世间上的功名富贵,我们可以不必热着去争取。但在信仰和真理之前,我们不能不热心。大师永不冷却的热心,正好是我们的榜样!

  五.永不失望的悲心

  在这一段里,我所要讲的是大师的“兴学”与“助人”。

  大师的悲心,在于兴隆佛教和服务众生。当然,要兴隆佛教,创办僧教育,造就人才,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说到僧教育,大师明知不容易办好,但他仍是办了又倒,倒了又办。佛教人士对大师都不谅解,但大师从不失望。能容数千人居住的丛林寺院,很少有人发心让出地方来供给僧教育之用,而大师的武昌佛学院的房舍,据说还是向民间租借的。甚至有时得不到董事会的支持,理想抱负都无法实现,但大师仍不失望。大师的悲心,浩浩乎,有如沧海;巍巍乎,有如山岳。

  大师除了兴学培植青年外,就是分批资送僧青年出国留学深造,印度、锡兰、日本、西藏,都有大师的学生前往求法,大师的希望是吸收彼邦佛教之长,而能助长中国佛教的复兴。出国求学的青年,有的中途变节,有的未成退心,有的人因此嘲笑大师,但大师仍不失望,一批批的留学生在大师的资助下,走向国外,一批批的少能成功;大师英文系、藏文系、日文系、巴利文系等世界佛学一家的理想建立,愈来愈渺茫,但大师为教助人的悲心仍不失望。因此,有人说,太虚大师是失败的,但我的意思,失败的是今日的佛教,是今日的佛教青年,而大师仍然是成功的,大师的伟大与崇高,大师的功德与成就,就在这些失败中庄严了。

  大师为教为人的悲心,不但不会失望,反而越来越积极,为了推动国际佛教,他倡导世界佛教联合会,曾在江西庐山开第一次会议,他又曾率领佛教访问团,在对日抗战期中,国际风云紧急之际,大师为了祖国的抗战而出国访问,以便增进国际人士对我国的了解。大师不但热爱佛教,而且更热爱国家。

  我们要纪念大师,我们就要学习大师永不失望的悲心!

  上面所讲的大师不变易的信心、不退后的道心、不息灭的慧心、不冷却的热心、不失望的悲心,是仅就记忆所及,提出一说。其实,大师的伟大行谊,又哪里里是我所能说尽的呢?大师对佛教的影响是深远的,今日佛教能够苟延残喘的存在,可以说都是大师所赐。

  青年人应该以大师为偶像,以信仰为中心,依着大师的足迹向前迈进,发愿为大师接棒,你们在佛教中的慧命才能生根。唯有这样才是对大师最大的感恩,最大的怀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