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步红尘 第四十六集
[ 89.03.17华视播出 ]
能悟到这一念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
这一念心具足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功德、无量的神通妙用,
安住在当下这一念心上才是自己,
这样子才是我们真正美丽的一种人生。
【 惟觉谈禅 】: 面对疾病
问题一
如何看待疾病,并且克服面对疾病的恐惧?(上)
老和尚开示:
佛法上,疾病不外乎是业障产生出来的,而善业、恶业则是从心当中产生出来的,如果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心、保持平常心、保持愉快心,这些疾病最低限度可以减少发生。所以一个人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定要坚持这一种真理。生病是痛苦的,一种是心理上的痛苦,一种是生理上的痛苦,不管是心理上的痛苦、生理上的痛苦,都很烦恼。世间上医病的方法有很多,在我们佛法来讲,归根一句,佛法就是心法,也就是要从我们心理上来治病,从心理上治病的方法,不外乎一个「止」,一个「观」。止就是把我们这个心定在一个定位上,不要让它动,观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清楚要明白。
在我们佛法上用止观治病的例子很多,世间上也有用止观的方法来治病,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来说,大家都知道关公,在佛教里面称他为伽蓝菩萨,而一般人称为恩主公。以前关公作战的时候中了毒箭,当时有位名医名叫华陀,华陀一检视关公中的箭伤,就跟关公讲:「关将军,你这个手臂中了毒箭,毒已经发到皮肤、骨头,恐怕会蔓延到全身,可能会影响你的生命,最好把中毒的这只手锯掉,才能保全你的生命。」关公心想:我是个武人武将,就是靠两只手来打天下,手如果没有了,这一生的生命就等于都报销了,活在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于是就跟华陀讲,你是不是有别种方法,既能治好我的毒伤又能保全我的手臂?华陀想了一想,他说「有方法。但恐怕关将军你忍受不了。」关公讲:「你说说看,我一定可以忍受得了。」华陀说:「要治你的病,第一个要把你中毒的肉给挖除掉,但没有很好的麻醉药,你忍不忍得了?第二,不但肉中了毒,而且骨头也中了毒,骨头都黑掉了,所以必须把你骨头中毒的这一部分,慢慢把它刮掉,这是相当痛苦的,你受不受得了?」关公想一想说:「可以受得了!」关公请华陀开始用刀动手术,另一方面又找了一个人陪他下棋,把注意力转移到象棋上面,左手中了毒,用右手来下象棋,心念专注下棋;专注就是止,聚精会神思惟如何将这盘象棋下好就是观。结果关公用止观的方法,把心念转移到另外一个层面上,果然,关公身上的毒就用这个方法治好了,这在历史上称为「关公刮骨疗毒」。在我们佛法来讲,这就是一种心力,用心的力量,止观的方法,就可以治好我们的创伤,也可以治好我们心理上的疾病,但是这一定要有智慧、要有信心。如果你没有信心、没有智慧、没有勇气,就很难做到。
问题二
如何看待疾病,并且克服面对疾病的恐惧?(下)
老和尚开示:
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我们贪瞋痴三毒所召感来的,这贪瞋痴三毒,有过去生中的,也有现在的。我们现世的身体状况完全是过去所作的业障召感来的,如果现在再起贪瞋痴,就是业上再加业。所以,任何人,不管你是贫贱或是富贵,都免不了这种病苦。在佛法上讲,要解决病苦最好的方法,也是最彻底的方法,就是要开悟,要悟到空性,这是更高一层的道理。
在佛经里面有一位尊者,叫做毕陵伽婆磋尊者,他是听释迦牟尼佛讲人生有生苦、老苦、死苦、病苦的道理而成道。人生的苦像大海那么多,所以一般人都知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是岸的「头」就是我们心当中念头,把念头放在一个定位,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放在空性上面,放在觉性上面,不但是我们身体无始以来的痛苦能够得到解脱,而且还能超凡入圣,这位毕陵伽婆磋尊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毕陵伽婆磋尊者听到释迦牟尼佛讲苦的道理,好象是为他一个人在讲一样,所以这位毕陵伽婆磋尊者非常地感动,就把这种苦的道理,时时刻刻放在心当中,时时想着有生苦、有老苦、有病苦、有种种苦难,今生的苦是过去的因,由于过去的因,所以感召了现在这种苦,如果我现在不种苦的因,未来绝对不受苦的果报,在我们佛法来讲,就是四谛的道理;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些是我们人生的真理。
这位毕陵伽婆磋尊者把这个真理时时刻刻放在心里头想,走路也在想,吃饭也在想。有一天在走路的时候,毕陵伽婆磋尊者踩到一个刺,痛得不得了,忽然一下子心中想起,这个痛是谁在痛?是我脚掌在痛?还是我这个心在痛?如果说是我这个心在痛,心又在那里?脚掌在痛,脚怎么会痛呢?如果脚自觉得痛,另一个是我的心知道脚在痛,难道我们知道痛的这个心有两个心吗?这也不对啊!那究竟是谁在痛?心中非常专注在想这个道理,这么一专注,把这念心一收回来,痛就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种痛的感觉,是一种虚妄的感觉。因为我们这个身体,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所组成的,是虚妄的,我们的心——受、想、行、识也是虚妄的。所以,毕陵伽婆磋尊者这么一专注,这么一推敲,谁在痛?忽然一下这念心就契悟了空性,契悟了空性以后就再也找不到一个什么人在痛,也不是心在痛,也不是身在痛,而是通通空掉了。空掉以后,这念心入到空性当中,三个礼拜,三七二十一天就成道、证果了,不但痛没有了,无始以来的生老病死苦也都没有了,超凡入圣、成道证果,证到声闻罗汉果,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前面关公刮骨疗毒,用我们这个心来转这个念头,也不是普通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这样子说起来,难道我们就没有离开病苦的希望了吗?还有是。现在的人,身体上的病大多都是吃东西引发出来的,所以一般人都知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尤其是现在有很多精致的美食,人看到就想吃,吃多了不但坏肚子,而且身体也会肥胖,就会引发出很多毛病。
在佛经里面有一位阿阇世王,是佛的弟子,他是一个皇帝,是一国之君。有一天顶礼释迦牟尼佛,身体实在太胖了,拜都拜不下去,阿阇世王感觉很惭愧,拜佛都拜不下去,就请教释迦牟尼佛:「世尊,我实在太胖了,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减胖,请世尊慈悲开一点秘方出来。」世尊就告诉他,这个胖是由于吃东西吃出来的胖。
我相信我们现在的人的肥胖,多半都是属于吃美食,吃好的东西、吃点心,慢慢慢慢累积起来的。一般人所谓文明病大都发生在胖子身上,所以现在社会上很流行要减胖,都希望有苗条的身材。在我们佛教里面有个秘方,不花一毛钱,这个秘方其实很简单。佛就告诉阿阇世王有四句话:「人当自系念,饮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康而保寿」。第一,「人当自系念」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上,时时刻刻要保持善念,保持正念,保持净念。如果每一个人的心时时安住在一个清净的境界上面,心就能光明、欢喜。第二,我们吃东西要注意「饮食知节量」,看到好的东西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大吃一番,看到坏的东西也不要厌恶。所以,要知节知量,节就是节约,譬如说我想吃三碗,现在吃一碗半就好,知节量就是不浪费,在佛经里面讲,就是惜福、修福;所以在每天吃饭的时候,时时刻刻要保持正念,少吃,这样子我们人才有福报。要调身、调睡眠、调饮食,我们所吃的东西慢慢慢慢就减少了。「是则诸受薄」,诸受是指我们所吃的酸甜苦辣,慢慢慢慢就淡化了,淡化之后,我们身上的脂肪自然而然就会减少,心里面也会很愉快,心安心净,身体就会健康;相反地,经常忧愁,经常烦恼,就会衰老。所以,真正能够做到了饮食节量,就能安康而保寿,不但很平安,你的身体也很健康,你的寿命也很长远,这才是一个真正减肥的最好的秘方。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