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起想念,不称法性。”“称性”是佛菩萨;“不称性”,六道凡夫。凡夫把“自性”分成“善”、“恶”、“无记”;起心动念有善念、有恶念、有非善非恶,叫“无记”。
这个“无记”还不错,“无记”在迷,它不觉悟,所以它不是真心,不是正念,不能不知道。它“不称法性”,就是“妄起想念”,“法性”,“法性”没有想念,阿赖耶起想念,“自性”不起想念,所以“法性”里头没有想、没有念。
“不称法性,故不能决了
。”“决”是决定;“了”是明了,没错误。有想、有念,全错了。我们修行修什么?在虚幻境界里头“明了”之后,这个“明了”不是我们亲证的,我们听佛说的,我们能接受,我们老实、听话、真干,属于这一类的,这一类的叫“与佛有缘”。
大乘教里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跟佛无缘、什么人跟佛有缘,我们要知道。有“缘”,听话;没有“缘”的人怀疑。这一段文字上注解的,对于佛五种智(这叫“佛智”)怀疑,不能相信,这就跟佛无缘。
于是我们明白了,“无缘”有两种人:一种是佛门内的人;一种是佛门外的人。佛门外的人,他认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释迦牟尼佛骗人的,与佛没有缘;还有一种是门内的,皈依三宝,他也诵经、他也拜佛,对于经上所说的半信半疑,你说他不信,他相信;你说他真信,他疑问很多。这都可以说是与佛“无缘”。念一辈子佛,最后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这些疑惑在,障碍他不能生决定信心,半信半疑。
运气好的,像赌博一样,我就信一下,佛骗,骗一次就让他骗一次,投取侥幸,这是诸佛菩萨非常了不起的慈悲。在你最后一念,这一念要是不疑惑,把疑惑忘掉了,就在这一念当中你往生了,佛来接引你,很侥幸,真成就。何况没有疑惑的人!“仰”是敬,敬仰,我对佛真诚恭敬,我肯定佛决不欺人,这种心态与佛有缘;半信半疑与佛无缘,那就完全在“缘”上了。
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你念阿弥陀佛、你求生净土,纵然一生造作“五逆十恶”,“第十八愿”讲得很好,阿弥陀佛都来接引你,全凭“信、愿”。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凭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往生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说得好,句句都是真实话。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