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宣讲于2016年6月7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龙树菩萨的《亲友书》。
于大能仁之众教,王汝虽先已精通,
犹如石灰依月光,岂非较前更美妙?
“于大能仁之众教,王汝虽先已精通”:“大能仁”指佛祖释迦牟尼佛。佛祖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包括三转法轮——初转四谛法轮,中转无相法轮,三转分别法轮。乐行王以前可能学过很多佛法,因为龙树菩萨在那里待过一段时间,对他比较了解,所以才说乐行王已经精通了这些内容。乐行王肯定不会像龙树菩萨那样精通佛法。但是国王有那么一点点傲气,龙树菩萨对他也很客气:“你虽然很精通佛理,但是我今天给你讲的这些佛法或道理,对你绝对有帮助,可以让你的善根增长,让你的智慧增长。”然后通过比喻来说明。比如这面墙是用石灰抹上的,石灰是白色的,抹好后上面再涂一层漆,这个墙就很洁白,很明亮了。但是一旦月亮的光映射在墙上就更洁白、更明亮了。意思是虽然你很精通佛理,今天再给你讲一遍,也许你更能生起信心或增长智慧了。还有另就是一层含义,龙树菩萨对乐行王很客气,同时也很低调,这也是给信众的一种表法。
无论你的境界有多高,智慧有多深,都要谦虚、低调,越有功德的人越低调。我觉得有些人是特意低调或谦虚。其实,真正有成就、有功德的人,不用特意低调,而是自然而然地低调。我们有时候想展现自己,想突出自己,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说明你还没有完全超越,不然还需要这些吗?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是自然流露。他出生的时候就说了这样的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佛是最圆满的,智慧是最究竟的,没有谁能与佛相比。跟现在有些人说的不一样,“我要自信,我是全能。”这只是说说而已,你怎么可能是全能的呢?但佛确实是真正的自信。
真正有功德、功德圆满的人,真正有福德、福德圆满的人,不会炫耀,也不会突出自己。那些真正的大德高僧,自然而然就很谦虚,也很低调,没有一点刻意的痕迹,是一种自然表现。这些就是告诉我们要低调。我们有一句法语: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的时候,其实你在最高处;当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的时候,其实你在最低处。
另外一层含义是,虽然乐行王很精通佛理,但是龙树菩萨说:“你还应该谛听,还应该认真地学修。”意思是我们行持善法的行为没有尽头。如果真有机会,真有因缘,就要行持善法,我们利益众生的事业没有结束的时候,也不能有结束的时候。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讲:“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烦恼尽,我行持善法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众生界尽,烦恼界尽。”众生不可能有界尽的时候,烦恼不可能有界尽的时候,虚空也不可能有界尽的时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无有界尽。
现在有些人有这种想法:“我参加百日共修,一百天里精进学修,结束后是不是就可以了?”有些人觉得:“我学完加行了,现在是不是可以放松了?我什么时候才可以不学?什么时候才可以放松?”没有这样的时候!有些人还可能有这种想法:“虚空没有界尽的时候,烦恼没有界尽的时候,众生没有界尽的时候,若是这样,我的学修可能也没有界尽的时候,那我太忙了,再修也没有尽头,再修都没有究竟的时候,这样我学修也没有多大意义。”这样说,可能有的人一下子就没有心情了。
以前也给大家讲过,如果你真正得到了佛法,真正明白了佛法的时候,你学修佛法是一种极大的享受。这本身就是解脱,本身就是圆满。若是你想轻松,看自己的心态。如果心态转变了,就能轻松自在;如果心态没有转变,就没有轻松自在的时候。“我成佛了还要学?还要修啊?”是!成佛了还要学还要修!你的念转过来了,就解脱了,可以说成佛了。你心里真正产生了佛法的功德的时候,就可以轻松自在了。学修没有尽头。“为什么我解脱成佛了,还要学还要修?”因为这时你不是为自己学,不是为自己修,而是为众生学,为众生修。众生无有界尽,烦恼无有界尽,所以你的学修也没有界尽。“莲花不住水,日月不住空。”虽然你在六道里,与凡夫打交道,但是不会被染污,也不会有任何烦恼。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就是解脱,就是成佛。
但是要发心。这是为众生,度化众生有很多善巧方便,其中一个就是同事,就是跟众生一起学修,这时不是为自己,自己的烦恼习气已经断了,是给众生表法。
菩萨的四弘誓愿也是这样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虽然众生是无边无际的,但是也度化。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是菩萨应当具有的心态。若是你真正发出心来了,心态放下了,这也是解脱成佛的一种方法,一种窍诀。
有的人总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学完,什么时候才能修完?很期待,这也是一种嗷嗷待哺。这种心态是有问题的,你仔细观察一下。你要干什么啊?想懈怠、想放逸啊?你懈怠放逸了,还是轮回,还是倒退么!成佛了不可能懈怠,不可能放逸。有的人就是想懈怠,想放逸。那时,睡觉可以睡到自然醒,吃饭也是慢慢吃、慢慢嚼,因为有很多时间,那时就不用学修了嘛。穿衣服也是,慢慢试,不行再换再试。这种心态是有问题的,不能有这种心态。
刚才讲了,行持善法的行为无有尽头,利益众生的事业无有结束,众生界尽烦恼界尽,利益众生的事业,行持善法的事业无有穷尽。要有这种精神,这很重要。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还要尽量去调整心态,要尽量做到。
我们讲精进度的时候,有一个叫不满精进,就是不能有满足的时候。有的人认为:“我今天念了多少遍咒,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我今天磕了多少个大头,应该放松放松……”这都是满足。不能满足。修行要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不是学牦牛吃饱了去睡觉。牦牛吃草的时候,前一口还没吃完就看着下一口,恨不得把所有的草都吃尽,我们要学这种劲儿,这种心态。
领会上不能有错误,它吃饱不是我们学习的对境,它吃草的时候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学佛修行就要这样,没有满足的时候。今天念了一千万莲师心咒,觉得不够还要念,应该有这种心。有了这种强烈的希求正法的心,这种欲望,才不会觉得累,才不会有烦恼,才不会有违缘。
有的人处处有违缘,参加百日共修没有几天,就觉得腿不行了,家又怎么怎么了……违缘重重,障碍重重,就是自己发心不到位,求法的心态有问题。我们要解脱,要成佛,要想真正获得正法,必须要有那种精神。以前成就者多,但他们是以什么样的毅力、精神成就的?比如释迦牟尼佛,仅仅为了四句佛法,经历了千辛万苦,舍弃了无数次的生命。以前的大德高僧跋山涉水,经过千辛万苦,最后才成就的。没有舒舒服服,轻轻松松解脱成佛的。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包括我,想舒舒服服的成佛。这是不可能的事。若是真心想解脱,想成佛,真心想求法,真心想得到法,必须要有这种求法的精神,必须要有这样的发心。其实没有发心,求法的心不强烈的人,到朗措玛寺参加百日共修也没有多大意义。这种精神很重要,这种发心很重要。在此处,我们主要强调这点。我觉得这点对大家很重要,我觉得这种毛病很普遍,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毛病,所以今天强调这点,这叫应机说法。
如来殷切而告言:佛陀妙法与僧众,
施戒天尊六随念,各功德资常忆念。
这里有六种随念,随念是念念不忘的意思。我们要随念什么?要对什么念念不忘?
第一,随念佛陀,念念不忘佛陀。现在有些人为什么那么尊重佛,恭敬佛?因为佛有广大的神通,我们是不是要时时忆念,念念不忘佛广大的神通?不是。有的人觉得佛福报大,然后尊敬佛,恭敬佛。他们心目中的福报,就是钱、权等东西。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福报。法福才是福,财福不是福。但是有些人没有明白,一说佛福德圆满了,就觉得佛太有福报了。我们是不是时时忆念佛的福报,时时忆念佛的福报圆满,念念不忘佛有福报
?不是。佛有两种:一种是自性清净的佛,另一种是断证圆满的佛。众生都不是断证圆满的佛。现在我们要忆念的是断证功德圆满的佛。断是断疑惑,疑惑指烦恼障、所知障等障碍。还有心灵上的障碍,相续中的染污;证是证菩提,指的是无我空性的智慧,就要忆念这些。
佛是通达无碍的,没有任何障碍。为什么会这样呢?他的证(智慧)圆满了,才会通达无碍。这里说的障碍指心里的障碍。心里没有障碍了,就不会有其他的障碍,因为一切障碍都是从心里产生的,都是心的显现。如果没有障碍了,就是大自在了。为什么没有障碍?因为他通达、明白了诸法的究竟实相,无我空性等真理。
我们要时时忆念佛断证圆满的功德,这样做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和利益呢?可以得到加持。我们对功德生起了欢喜心,在我们的相续中,自然会生起这些功德。比如说,我们特别喜欢人民币,我们口袋里不知不觉就不缺人民币。有的人喜欢人民币,得到的就多一些;有的人不是很执着人民币,得到的就少一些。同样的道理,我们对这些功德产生了欢喜之心,自然就会得到这些功德。
我们现在为什么不精进,是因为我们对这些功德没有产生意乐,还没有产生希求之心。就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讲的,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般,再好再新鲜的草放在狗面前,它也没有感觉,也不会有任何欲望。同样我们对佛法没有兴趣,也没有意乐,所以得不到法。当我们有意乐,有希求心的时候,佛法包括佛的功德,自然就在我们的相续中产生。
第二,随念法。我们要时时忆念无欺。佛法、正法是无有欺惑的,不会是假的。比如说从世俗谛,从名言谛的角度讲,因果轮回是究竟的实相。轮回有大轮回和小轮回。今天你欠我,明天我欠你;今生你欠,来世你还……不断地欠还欠还,这也是一种轮回。
因果轮回,善恶因果是自然规律。什么叫善?能产生善果,能带来快乐的就是善。什么叫恶?能产生恶果,能带来痛苦的就是恶。善恶是不虚不假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轮回都是一样,都是诸法的究竟实相。你不相信也得相信,你不接受也得接受。这点跟你相信不相信,跟你接受不接受没有关系,这是自然规律,这是自然现象。
从胜义谛无我空性的真理来看哪里有我?我们执着的我,就是四大结合,就是五蕴的总相,没有一个恒常的、独有的我。“诸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从胜义谛的角度讲是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可以说是自然规律,这叫无有欺惑。我们有不明白时候,可能还没有真正证悟。但是诸法的究竟实相是不会变的,自然规律是不会变的,所以这都是无有欺惑的。
佛法不是佛创新的,不是佛想出来的,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发现了诸法的实相,发现了整个法界的自然规律,然后佛转法轮,将真理告诉大家。佛说我们愚痴颠倒,我们的所想和所行都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为什么烦恼痛苦?都是自己带来的。七八岁的小孩子不懂事,觉得好玩,往头上扔石头,掉下来砸了自己的头,才知道疼,才知道哭,但是一切都晚了。我们跟七八岁的孩子一样,因为颠倒。如果我们真正深信了佛法,真正明白了佛法,就不颠倒了;不颠倒了就不会烦恼,不会痛苦。
我们的功德福德为什么不圆满,也是因为颠倒,如果不颠倒自然就圆满了。忆念佛法就要忆念这些。佛法真正的功德就是这些。
第三,随念僧。我们时时忆念僧宝,时时忆念僧众,就不会退转。真正的僧宝是什么?是不退转的,因为他对诸法的究竟实相,对因果轮回、无我空性这些真理生起了定解,即使遇到再大的违缘,遇到再大的磨难也不会退转。这就是三宝的加持,这就是僧的加持。我们要深信,这样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不退转。我们能忆念他,跟随他,就能顺利的到达彼岸,不会走弯路。有些人没有好好亲近僧宝,没有真正的道友,导致了走弯路。
第四,随念布施,真正的布施圆满是对物质、对法、对自身没有贪着。那怎样才能放下财物和受用呢?怎样才能不贪着?我们要知道,这些都是无有实质性的,都离不开无常,都是虚假的。为什么说是虚假的?因为即使你有再多的物质,再多的受用,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内心烦恼的时候,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之所以贪着这些,是认为这些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们愉快。但这些都是虚假的,没有办法让我们如愿以偿。是否快乐主要取决于你的心情和心态。你心情好了,心态好了,一无所有也会快乐;你心情好了,心态好了,赤手空拳也会很愉快。
无常就是这些东西都不长久,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当你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分钱也带不走,一样东西也带不走。这样忆念与思维,贪着就没有了。
身体也是这样,身体有什么可贪着的?有的人特别执着自己的身体,我的头发,我的眉毛,我的牙齿,头发留二十年了……你的头发又怎么了?舍不得剪,这是对头发的执着。留二十年了也是头发,留二十年算什么,即使留一百年也没什么,跟我的头发没有区别。二十年的头发跟几天的头发没有区别,如果不相信,可以找个地方验一验。
我们特别执着身体,我的身体不能碰,不能随便看,否则心里就不舒服。你的身体有什么不能碰的,也不是珠宝做成的,就是不净袋,里面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用。如果拿出来,没有一样是我们概念中的干净,我们没有站在佛的境界讲,都是站在自己的境界讲的,我们认为这个干净,那个不干净;这个好,那个不好。如果你不相信,到天葬台看看。有的人到了天葬台除了恐惧就是肮脏,没有别的。有些人到了天葬台非常害怕,那是没有气的人,这个有气的人能动,你却不怕,也不觉得脏。天葬台里的尸体有什么可恐怖的,也不能动,就是种概念而已,我们可以在前面放个全尸,自己躺在旁边,你有气,他没有气;你能呼吸,他不能呼吸,没有别的差别。
身体就是这样一个不净袋子,里面装的全是不净物。有的人不仅贪着自己,还贪着别人,又多了一个不净袋。人就是这样,都是自己的概念,都是自己的心,没有实质性。这样一观察,自然就不贪着了。有些人对法有贪着,我们有法布施,对法的执着也要断掉。你执着的时候,它就不是法了。你现在没有明白什么叫佛法,有一天你真正明白了,就知道了,自然就不贪着了。
有些人说,佛讲了,善根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与利益,如果我有善根,可以心想事成……你贪着善根,它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利益,实际上给你带来的都是痛苦。有的人有钱,却给自己带来了灾难、压力和烦恼。权力也是一样。华智仁波切讲:有一匹马就有一匹马的痛苦,有一块茶叶就有一块茶叶的痛苦。没有放下就是这样,放下了就不是这样了。主要是自己的心,主要在心不在物,在心不在境。
我们现在也能看到,也能感受到,这都属于善果。我们肯定在宿世中积累了很多功德,今天终于成熟了。如果善果成熟的同时给我们带来烦恼痛苦,说明以前我们种善根的时候是不清净的,掺杂着贪心、嗔恨心、嫉妒心等烦恼。现在我们学修了佛法,稍微有一点点知识的时候就傲慢了,这里面掺杂着傲慢。有时候嫉妒别人,掺杂着贪心、嗔恨心等烦恼。你是种下了福,但这不是清福,将来它们的产生果报的时候也是不清净的,也是一种染污,这都是没有意义的。这样一想,你就不贪着了,就要这样忆念。
第五,随念戒律。戒是取舍,人必须要取舍善恶。能取舍善恶就能保护自己的相续,保护自己的善根,将来真正成就的时候,以身作则,也是给众生表法,给众生看,要这样行持善法,要这样断除恶业。你这样做,给别人看,都是戒。这样做的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的相续清净,让众生的相续清净。戒是清净。你受的戒条再多,表面上持戒再严格,如果心地不清净,相续没有变清净,还是没有功德,没有戒。
第六,随念天尊。这点有两种说法,两种解释。第一种,断恶行善可以升天做天人、做仙人。有些人知道天人的条件好,可以享受安乐,忆念这点,对断恶行善很有帮助。以前的难陀就是这样。佛陀把他带到了天界,他看到天人的福报太大了,天天享受。他转来转去转到了一个空的宫殿,里面有很多天女,却没有天人,便问原因,天女说,将来难陀要投生到这里,这是给他留的。他知道了以后,回到人间特别精进地学修佛法,就是为了升天。人都喜欢世间的福报,愿意享受安乐,他们知道了天界福报特别大,就开始断恶行善,开始精进了。第二种解释是,人在做,天在看,这样没有暗处和明处的区别。天尊们都有天眼,都能看得到,若是不精进,不好好取舍善恶,他们就会知道,就会惩罚自己。
佛经里明确说过,有些天人特意下来,看谁在行善,谁在造恶,然后汇报给玉皇大帝,某某人在行持善法非常好,某某人在造恶业非常不好,然后开始惩罚。比如每月十五、三十的时候,就有天人在察看。我们经常讲,人在做天在看,这叫忆念天尊。哪里都有天尊,我们吃饭的地方有,睡觉的地方有,行走的地方也有,安住的地方有,无处不在,无所不知。
我们现在有这种心态,没有人没事,看不见没事……佛为了不让我们造业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明处造业还是在暗处造业,无论是在当面造业还是在背后造业,都会染污自己的相续,都会给自己带来烦恼。明白了这个道理,也是保护相续的一种方法。人要有修养,这也是一种方法。
佛不是搞迷信,不是吓唬我们,确实是这样的。我们觉得这个房间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人,没有众生……你看不见就没有了?你这个肉眼能看到什么?可能跟你一样的凡夫,跟你一样可怜的众生你能看得到,其他的很多众生你看不到,一个空间里有很多很多众生。十法界讲不同的空间,其实十法界都在一个空间。地狱众生,饿鬼众生在这里,佛、菩萨也在这里,都在一个空间里。时时忆念天尊,念念不忘天尊,这是第二种解释。
我觉得还可以有一种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尊,什么是自己的本尊?就是跟自己最有缘份的佛菩萨。我们要念念不忘自己的本尊,时时忆念自己的本尊。念本尊就是念一切本尊,不忘自己的本尊就是不忘一切佛菩萨。大乘佛法,尤其是密宗里特别强调本尊!当你有本尊的时候非常殊胜。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药师佛、阿弥陀佛等都是自己本尊的显现,都不离自己的本尊。本尊是诸佛菩萨的总集,念本尊就是念一切佛菩萨,这就是专修专念。专修专念不是想一尊佛,念一个咒。当你真正认定本尊的时候,你就可以专修专念了。你可以念观音菩萨,念文殊菩萨,但是都不离自己的本尊,都是自己本尊的一种显现。文殊菩萨是自己本尊智慧的总集,智慧的象征;观音菩萨是自己本尊慈悲的总集,慈悲的象征。修一位念一位本尊,等于修一切念一切佛菩萨。这也是一种回归自性的方法,也是一种一心不乱的方法,也是专心的方法,可以这样理解,这样解释。
我们时时忆念,念念不忘这六种随念,功德自然增长、圆满,我们解脱成佛的资粮也自然增长、圆满。《正法念处经 十善业道品》云:“若不坏法意,常于法中住,则不行生死,彼白法具足。”“不行生死”指不轮回,“白法具足”指一切善法、佛法都具足,时时忆念佛、法、僧、布施、持戒和天尊,
身语意门当常依,奉行十种善业道,
杜绝一切醇美酒,欢喜贤妙之维生。
要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就是十善业道,就是佛讲的“诸恶莫作,纵善奉行”,就是断恶行善。什么叫断恶行善?第一,从心里下决心做决定:从现在开始,不杀害任何众生的生命。第二,爱护自他的生命。这个决心,这个决定才是戒体,才有能量。有的人认为我不杀生就可以了,我爱护自他生命就可以了,不用立下誓言吧。不立下誓言就没有戒体。所谓的戒体,大乘佛法里指决心。下决心做决定就是戒体,否则就没有戒体。今天我们就要这样受持十善业。
“我从心里下决心做决定,不偷盗,断除不与取,行持布施。”这个决心、决定就是断恶行善。不偷盗是断恶,行持布施是行善。出家人不淫欲,在家人不邪淫,受持戒律。不邪淫是断恶,受持戒律是行善。心里能下决心做决定就能产生戒体,产生能量。有这个戒体、有这个能量才能对治内心的烦恼和习气,否则是对治不了烦恼,对治不了习气的。这是由身体造做的三业。
不打妄语,不说假话,说谛实话,说真话。不妄语就是断恶,说谛实语就是行善。不两舌,不说离间语,要化解他人的怨恨,化解怨恨就是行善。不两舌,不挑拨离间,就是下决心断恶。不恶语,说悦耳语,好听的话。不绮语,说这些是非,没有用的话叫绮语。要断绮语,就要持咒、念佛。主要是通过语言来造、成立的,所以是语四业。
意三业。不贪,别人有一些拥有自己想得到,甚至想“对方得不到,自己能得到多好”,这都是恶。要断除贪心,修施舍心,行持布施给他人。不害心,没有恼害众生的心,有饶益心,想利益他人。不邪见,没有邪知邪见,保持正知正见。
这就是断十种恶,行十种善。若是心里能下决心,做决定,比如在佛面前或上师面前受戒也可以,若是观想在上师或佛面前受戒也可以,十善业戒是很重要的,这是真正的断恶行善。
“杜绝一切醇美酒”:喝酒就会放逸,越喝越想喝,很难控制。喝多了就醉了,醉了就疯了,就无恶不作了,会造很多业,犯很多错。佛当时特别强调,严格管理不饮酒。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谁喝哪怕是草尖上的水珠那么一点点酒,他就不是我的声闻(弟子),我也不是他的导师。
喝酒会放逸,放逸就会犯戒,放逸就会造业,佛为了弟子们不犯戒,不造业而制定了这条戒。若是能不犯戒、不造业,喝酒也没有什么。但是如果喝酒后丧失了理智,喝酒后内心迷茫了,喝酒后什么都做了,就不允许喝。
以前有一个人很精进,很有信心,受了八关斋戒后,有人给他制造障碍。让他必须从一瓶酒,一只羊,一个女人中选择。他想:杀生不好,邪淫也不好,喝酒好一点,还是喝酒吧。于是就选择了喝酒,结果喝醉了,其他两条戒都犯了。这个公案说明喝酒后会犯错误,会犯其他的戒律。
龙树菩萨也是这样告诫乐行王的,虽然是个在家修行人,但是不要喝酒。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身口意要保持清净,喝酒、抽烟会让身心不清净,这样不好。
“喜欢贤妙之维生”:就是千万不要以邪命活。邪命活是通过造业得来的,比如说抢来的,骗来的都叫邪命活。即使有再多的钱,有再大的权也没有用,也叫邪命活。
喝酒、抽烟、吃肉,尤其是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要吃活的,这都是邪命活。这样活着还不如不活着。应该“喜欢贤妙”,身口意保持清净,要跟出家人学,吃东西尽量吃素的、清淡的。穿衣服不要穿华丽的。睡觉不要睡在高贵的床褥上等等。我们受八关斋戒的时候有很多这样的要求。
这是龙树菩萨教导乐行王,也可以说通过书信的方式告戒乐行王。当然主要是为了我们这些后学者。其实印度、藏地、汉地的大德高僧,造的论典犹如天空的繁星一样多。但是藏地不分宗派,都特别重视《亲友书》。一些道场、寺院都会学、都会讲《亲友书》。因为这是龙树菩萨的教言,是龙树菩萨的殊胜窍诀。还有一个原因是内容也非常殊胜。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修行,讲的是实实在在的佛法,所以大家不要轻视,我们也是以窍诀的形式讲的,大家听完之后要好好消化,好好去对照自己,改变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今天就讲到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