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九

发布时间:2024-08-28 01:39:12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九

趣品《圆觉经》 之九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这段经文,也包括后文在内,世尊呢,既是在深入地开示如幻三昧的具体修法,也是在回答普贤菩萨最后那个,总结性的问题:“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

——哎,普贤菩萨替咱都总结好了,所谓以幻修幻,就是要通过不断深入地观察修行,让咱的心哪,一步一步地远离幻化,最终呢?从一切幻化当中获得解脱。哎,大家必须要知道,这所谓的解脱呀,首先是心的解脱,其次呢?

——还是心的解脱!

各位兄弟姐妹,有些人哪,总想着要转变自己的色身,总想着要打通气脉,哎,弄他个五眼六通,等等。

——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想不着相都难啊!

所谓的转变色身,并不是在色身上面下功夫,恰恰相反,而是‘化色归心’,咋化?您哪,深深地知道,色身就是空花,就是圆觉妙心的显现,也就是自性的显现,既然是自性的显现,咱哪里还有必要执着它呢?咱用自性去执着于自性?那不有病嘛!完全多余呀。更何况,它,还是如幻的呢。

于是,咱就完全消融了对于色身的执着,也消融了色与心的对立,丝毫不再认为它是实有的,不再错认为色法是心外之物。哎,渐渐地,咱就把自己的执着心,还有执着习气给化了——于是,色身呢?也就如同夏天的冰块一样,自然消融了。为啥?维护色身的那把保护伞——也就是咱自己对于色法的执着,没有啦

!哎,那就是说,咱呢,从根本上,把色法给解决了,把它的幻相彻底地给消灭啦!

——难道,它变没有了吗?

——非也,它,也就是色身,乃至于一切色法,都融化而回归于心性了,哎,它本来就是心呀!但是,色法的样子呢?还是会随缘显现,您长啥样,还是啥样,不会说,您证圣果了,您的脸一下子就变成十二面观音啦,要么,变成济公啦!嗨,您娘胎里没带那基因哪!

所以,达摩祖师在《悟性论》里面说:“是以蛇化为龙,不改其鳞;凡变为圣,不改其面”呀!但是呢,色法虽然仍旧显现,却已然如幻不实,了无障碍。哎,粗重色,自然转变成了微妙色,微妙色与心又密不可分,这就叫做‘化色归心’。

——此时,全色即心,全心即色,牵一发而动全身,运一念而用无穷。菩萨于色法得到了无碍自在,被称为‘色无碍地’,具足无量妙用神通,这就是八地菩萨的境界啊!

——哎,同样是八地菩萨,名字有所不同,在大部分佛经里面,把它叫做‘不动地’。关于八地菩萨的境界,《楞严经》是这样说的:“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嘿嘿,也就是说,色法都已经‘化色归心’了,尽虚空,遍法界,完全是清净一心如如不动,所以叫做不动地呀。

其中所蕴含的法义呢?就是告诉咱们,只要亲证‘一真如心’,色法自然也就会随之解脱。所以说,一切修行解脱的根本,都在于心。如果忽视了心的实修,而去专门修行气脉等等,实际上,已经陷入到了‘空花相’当中,能解脱才怪呢!

好,咱看这段经文,具体应该咋修行,应该怎样逐步深入观察,才能彻底远离幻化呢?世尊是这样解答的:

“各位善男子啊,一切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首先应当发愿,要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样呢?也就树立了一个‘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的信念,同时也是心念,也就是大乘出离心。从本质上来说,它呢?当然也是幻化的,但是目前,它就是正念,需要用它来带动实修,来逐步减少自己对于境界的攀缘心和执着心,这就叫做以幻修幻。”

“其次呢,在修行离幻的过程当中,随着自己对于境界,攀缘心和执着心的减少,那么,前面的那个‘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的心念,也就是大乘出离心,本来是正念,但是,到了现在呢?它已经有些多余了,变成了另外一种执着,于是,我们就应当把它舍弃。况且,它本来就是如幻的,现在,我们放弃它,远离它,让它不要障碍修行的进一步深入。”

在离幻修法当中,这一段经文是最最重要的,因为,它是基础。如同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般,扎实的地基,尤为重要哇!

所以呢,各位兄弟姐妹,咱哪,首先要从内心深处,发起真实的大乘出离心,哎,发愿要‘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并且呢?咱得落实呀!咋落实呢?

——哎,美女帅哥是‘幻化虚妄境界’,咱要远离,行为上远离,情感上远离,交往上远离,桃花美梦更要远离呀!

——哎,财富与事业是‘幻化虚妄境界’,咱要远离,追求上远离,拼命上远离,折腾上远离,朝思暮想更要远离呀!

——哎,父母兄弟和朋友,是‘幻化虚妄境界’,咱要远离,纠缠上远离,爱恨上远离,期望上远离,牵挂思念更要远离呀!

——哎,这个世界,乃至于一切众生,乃至于万事万物,都是‘幻化虚妄境界’,咱要远离,贪恋上远离,痛恨上远离,取舍上远离,分别执着更要远离呀!

各位兄弟姐妹,您要是大体做到了这些,至少,能够时常这样观察的话,那才叫做大乘出离心呀!才算是做到了离幻的第一步啊。

——有人会说了,这和小乘出离心,没看出啥不同呀?

——嘿嘿,您看仔细啰:小乘出离心,也就是普通的出离心,它是以为呢?生死轮回是实有的,苦、空、无常是实有的,所以呢?哥们儿,赶快逃啊!抓紧时机出三界去,快出离吧!哎,这就是小乘出离心,它并没有看破事物的虚假性,不知道一切都是幻化虚妄境界呀!

——哎,《圆觉经》所显发的:“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种出离心呢?它是以“知是空花”为前提的,是以大空性智慧为基础的,即便是出离,也是比较自然的,比较轻松的,比较自在的呀!哎,咱知道它们是空花,那出离它,就顺理成章啦!

——小乘出离心就不同了,因为它没有法空的智慧,所以啊,出离得就比较痛苦,比较生硬,哎,行话叫做‘心境角立’,就是说,心和境界,总是顶牛啊!您想想,心要出离,而境界呢?又都是实有的,于是,离来离去,处处碰壁。嗨,简直没地儿好逃哇!

好,当您大体做到了‘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大乘出离心已经运用得比较纯熟,可以说,也就成就了离幻的第一步修行。哎,您做到了‘离境’。

——这个‘离境’可不简单,它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扔掉,而是呢?就在生活修行当中,您的心,已经离开了对于境界的攀缘和执着。咋做到呢?哎,就通过前面咱对于美女帅哥,财富事业,父母兄弟和朋友,乃至于整个世界和一切众生的种种观察,时常进行观察,时常读念大乘了义经典,就比如这部《圆觉经》,心与法逐步相应,就会渐渐‘离境’。

‘离境’的心,其实就是清净心,就是菩提心,它呢?大体是没有烦恼的。六祖大师说得很清楚“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哎,这也就是所谓的“烦恼即菩提”,‘着境’也罢,‘离境’也罢,都是咱那当下一念心呀!

那么,当咱在“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个心念的指导下,大体做到了‘离境’和‘离幻’的时候,咱当下这个‘离境真心’,它是否就是‘圆觉妙心’呢?

——可能还不是,因为,它还死死地抱着一个东西,抱着一朵狂花,哎,那就是“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个心念呀!

所以,世尊告诉咱:“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哎,咱的那个“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之心,也是如幻的呀!所以,也需要远离。

如果说,“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是‘离境’的话,那么,“心如幻者,亦复远离”,就是‘离心’。这样,咱就初步完成了‘离幻’的前两步修行:一是‘离境’,二是‘离心’。

第三步是啥呢?咱继续聆听世尊的教诲: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在‘离境’和‘离心’的基础上,世尊继续为咱开示‘离幻’法门:

“还有,那个‘心如幻者,亦复远离’的心,也应当远离啊。”

——哎,在前面‘离境’和‘离心’的基础上,必须要知道,咱的那个“‘离心’之心”,它也是幻化的,也是虚妄心呀!所以呢?也应当远离。

这实际上也是第三重的‘离心’,因为,所谓的‘离幻’,最终,都是‘离心’。为啥呢?因为呀,一翳在眼,空花乱坠;一事挂心,烦恼无边啊!

虽然说,‘离幻’的第一步修行,是“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是‘离境’,可是,境界有啥好离的呢?难道咱不吃饭了吗?难道咱不睡觉了吗?难道咱不工作了吗?难道咱不说话了吗?

——都不是的。而是呢?咱照样吃饭,只需要放下贪吃和挑食的心;咱照样睡觉,只是不要贪睡,适当少睡,保持心的清醒;咱照样工作,只是不要痴迷于其中,应当明白它的如幻;咱照样说话,只是要少说,没必要就不说,对于大家所说的内容呢,也不必太过在意,因为,它如幻嘛!

哎,这样的‘离境’修行,其实质,正是‘离心’呀!离啥心呢?就远离把境界当做了真实的,咱的那些分别与执着心呀!

可是,当咱坚持要远离‘把境界当做了真实的,那些分别与执着心’的时候,咱又产生了一个心,哎,也就是前面这个‘坚持要远离’的心,它呢?毫无疑问,也是空中花,也是幻觉,因为,它把‘把境界当做了真实的,那些分别与执着心’,又当做真实的啦!

——所以,这个‘坚持要远离’的心,也需要远离才行啊!哎,这就是‘离幻’的第二步修行。

不仅如此,这‘离幻’的第三步修行,还是要离心,这回离啥心呢?就远离上面那个:远离‘坚持要远离的心’之心呀!

——啊?有点儿像绕口令?是啊,重重远离,重重无尽,没法不绕口呀!

咱再来看,‘离幻’的第四步修行,那就更绕口啦!世尊继续说道: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在‘离幻’修行的过程当中:

第一步、离境,其实就是‘离着境之心’;

第二步、离心,也就是离第一步的那个‘离境之心’;

第三步、远离第二步的那个‘离心之心’;

第四步呢?远离第三步的那个“远离‘离心之心’的心”呀!

所以,世尊说道:“前面第三步修行的那个‘远离为幻,亦复远离’之心,也应当远离呀!”

——没啥好说的啦!总之,每一个修行步骤,都是要远离上一个步骤的那个心念。因为,它们都是思维心,也都属于狂花,应当远离。

那么,当这样一直远离下去,层层递进,最后,会怎么样呢?世尊说道: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哎,这就好像剥冬笋一样,咱哪,一层层地剥下去,最终,笋皮全剥干净了,白白嫩嫩的冬笋肉呢?就出来啦!随您咋做,它都好吃啊!什么笋丝雪菜汤啦,清爽!什么油焖冬笋啦,哎,最带劲了!那是又香又甜呀。

——修行,和剥冬笋的道理一样,咱哪,把什么欲望心、攀缘心、概念心、觉受心,以及细微思量心,一层层地给它剥干净,嘿嘿,剩下的,那个没法剥了的,就是那个美滋滋的常乐我净之妙心呀!它妙用无穷,而且不会死啊!您看多美呀。所以呢,在秘密教法当中,说是真正见性,或者说证悟法性之后呢?必然会有“大乐”发生,与本性相伴随,不属于生灭。

所以,世尊说道:

“就这样先离境,再离心,再层层递进地远离细微心念,直到一心纯净,朗然无念,无所执着,实在没啥好离的了,那么,也就除灭了一切幻化。”

此时呢,心体纯净而无形,当即就是圆觉妙心,把它叫做‘心’,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呀!实际呢?它是无心之心,哎,没有了心念妄想,所以是无心;又不会失去本来的明朗觉照,不入断灭,所以是无心之心呀!宗门下有一句话,就是说的这种情形,叫做:

“皮肤脱落尽,唯露一真实。”

哎,禅宗门下,机锋禅语当中,多用比喻。为啥呢?因为呀,真实境界,难以言表啊!真如实相,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准确表达的,只有借助于比喻,才能说其大概罢了。

比如说,见性之后,有的大德就说了,他呢,别无所有,只有一颗“赤子之心”。啥叫做“赤子之心”呢?哎,那就是如同婴儿一般的,极其纯真的心境呀!“赤子”本意是指婴儿,因为,小孩子刚刚生出来的时候,浑身上下,都是通红通红的。另外呢,“赤子”本身就有纯真的含义,也常常被引申为无比忠诚的意思。

这样的“赤子之心”,意味着已经远离了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也远离了那些细微的妄想心。哎,心哪,歇息了妄念分别,已然回归本来妙境。《楞严经》说得好:“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

这个“赤子之心”呢,也叫做“一丝不挂”,哎,那就是说呀,咱的心境呢,已经到了“得无所离”的地步,啥思维分别都没有了,啥幻觉都消融了,就好像呢?一个人呀,脱光了身上所有的衣服,连一丝一缕的棉线都不曾挂在身上,没法脱了。再脱呢?嗨,那就该蜕皮啦!

修行到了这地步,那真是不得了呀,了不得!请问,您把它叫做啥呢?

——啊?叫做“佛”?

——嗨,那不就又穿上了一件“佛”衣嘛,哪还能叫做“一丝不挂”呢!

——嗯?叫做“无相”?

——嗨,那不又落入了“无相”的幻觉当中嘛!

——哦?叫做啥都不中?

——嗨,就算您学习南岳怀让禅师,也得学到位才行呀!您说叫做啥都不中,那不等于说,否定了一切语言文字嘛!照您这样说,看来世尊就不应当讲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啦。

……

好,当咱把‘离幻’法门,修行到了“得无所离,即除诸幻”的地步,那具体情形会如何呢?咱继续聆听世尊的教诲: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世尊继续告诉咱们:

“那种‘得无所离,即除诸幻’的修行境界,像什么呢?就好比钻木取火一样,是用两块木头,互为因缘,相互摩擦,功夫一到呢,火就出来了。于是,两块木头都燃烧了起来,烧到了最后,木头没有了,火息了,烟也灭了,最后的那一点儿灰呢?被风吹散了。”

“以幻修幻的修行,也是这样的道理。修行人的身心就好像其中的一块木头,所修行的法门呢?就好像另一块木头,它们,都是如幻的。”

“如幻的人,修行如幻的法门,就好比两块木头相互摩擦一样。产生了火,就好比修行当中发起了离幻的智慧。火把两块木头都烧尽了,就好比智慧呀,最终把如幻的身心和如幻的修行境界,都给消灭啦。最后呢?如同灰飞烟灭一样,一切幻化虚妄境界,都消灭干净了。”

“但是,有一点是不一样的。钻木取火到了最后,灰飞烟灭,啥都没有了。而咱们如幻三昧的修行呢?最终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以后,并不是啥都没有了,而是啊,妙圆觉心,如如不动,它,虽然无相,却不会落入断灭啊!”

——所以,比喻也有它的局限,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实际状况。就如同咱常说的“空性”一样,也叫做“虚空性”,它就是一种比喻,佛法当中常用它来描述佛性。但其实呢?佛性和虚空性不完全一样,佛性是空而明朗,虚空性呢?却是空而愚顽无知呀!

好,关于以幻修幻的修行方法,世尊最后总结道: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哎,辗转了一大圈儿,世尊呢,又绕回来了,又回到了顿悟、顿觉、顿证的圆觉、圆顿之法,究竟了义之无上乘呀!

世尊如此说道:

“各位善男子,大家要知道,当菩萨真正了知一切如幻的时候,他就已经消融了对于如幻境界的执着,同时也就远离了幻化虚妄境界呀!于是呢?也就根本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不需要运用什么远离心了。这叫做‘知幻即离’。”

“当菩萨‘知幻即离’的时候,在菩萨离幻的同时,他就已经觉悟了呀!其中呢?也不存在什么次序和过程啊!”

这几句经文,和文殊菩萨章当中的“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等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顿悟、顿证的圆觉妙法。

——有人会问了,普贤菩萨请问的是如何以幻修幻,乃至于离幻的渐次修法,这为啥,世尊,末了又回到了顿悟法门呢?

——嘿嘿,您有所不知,修行是可以渐修的,但是,渐修的最终结果呢,一定是顿悟啊!哎,连辩证唯物主义都知道,量变,最终将导致质变呀!

所以呢,您看悉达多太子,历经了六年雪山苦行,精进禅修,日食一蔴一麦,骨瘦如柴,哎,这就是渐修的过程。乃至于,到了菩提树下,发愿“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哎,这是树立了修行的方向。成佛,是必须要诚心发大愿才行的。

此后呢?还是渐修。在四十九天里面,安住于第四禅当中,顺逆观修十二因缘,所谓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就是业)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等。

——哎,这是顺着生死轮回发展的方向来观察。反过来呢?就可以消灭生死轮回,也就是: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苦恼灭。

——哎,又经过了四十九天的观察修行,仍然是渐修,最终呢?太子在某个黎明,不经意间,忽然看到启明星的时候,一念回光返照,而无明顿断,彻底消灭了无明,也就彻底解脱了生死轮回的幻觉,成为了圆满觉悟的佛陀。

所以说呀,渐修的结果,必然是顿悟、顿觉,所有的佛陀都一样,最终,都是顿悟成佛的。

——咱学佛呀,要学谁呢?就是要学习佛陀。或许,您会觉得佛陀高不可攀,哎,那咱就来学习悉达多太子,人家贵为王子,连王位和诸多妃子,那都是绝色美女呀!都能够舍弃,咱呢?本来就没啥了不起的东东哇!还有啥不能舍弃的呢!

——只要还有一样,舍不得的话,放不下的话,无论是啥,嘿嘿,那就不可能离开幻觉呀!又怎么可能觉悟呢!

所以,“知幻即离”,咱哪,既然已经听闻了由文殊菩萨发问,由世尊开显的,如幻智慧妙法,那咱就应当立即放下攀缘执着,放下牵挂纠缠呀!哎,这就是离幻了,不需要再去采取啥额外措施了。

同时呢,就在咱放下攀缘执着和牵挂纠缠的那一刻,咱哪,自性自照自明,当即就会觉悟,就犹如太子睹明星而悟道一样,顿除无明,顿成佛道。

禅宗祖师所提倡的“见性成佛”,就是这样的顿悟。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一般高僧大德,或者是大德居士的“见性成佛”,所明了的本性,虽然与世尊没啥本质差别,不过,明了的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由于明了程度的不同,凡夫菩萨可以见性,贤位菩萨可以见性,地上菩萨可以见性,如来也可以见性。虽然都叫做见性,然而,见性之后的功用是大不相同的。

——究竟有啥不同,嘿嘿,这个不急,等到了《圆觉经》的第六章,清净慧菩萨所问章当中,世尊呀,就会给咱大家一一详加说明的。

——以是因缘,普贤菩萨所问,虽然是以幻修幻的修行次第,但是呢?世尊在循序渐进地解答了以后,仍旧蓦然回首,归结为“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的顿悟成佛之道。其中深意呢,各位兄弟姐妹,请务必善自体会呀!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哎,这是世尊对于普贤菩萨所问的,那个总结性问题:“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进行了总结性的回答。世尊说道:

“一切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们呢,都应当依照上述方法修行,先要了解啥叫做幻化,然后,以幻修幻,重重离幻,到了‘得无所离’的地步,就能够永远彻底地,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了。”

——咱也没啥说的啦!咱就依照世尊的教导,反复研习,先知幻,再离幻,步步深入,终究啊,各位兄弟姐妹,咱都能够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明心见性,顿断无明,而圆满佛果呀!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依照惯例,世尊在用长行回答了普贤菩萨的问题以后,为了加深大家对于法义的理解和认识,又用偈语进行了重颂,世尊说道: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

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世尊用偈语最后重述本章法义:

“普贤菩萨呀,你要知道,一切芸芸众生,从无始以来的,种种幻化的无明,以及由无明而发起的一切烦恼业力,一切生死轮回,等等,都是从哪里来的呢?都是从如来的圆觉妙心当中,得以建立的呀!”

“这就好比呀,病人眼里的虚空花一样,是依托于广大的虚空,才显现出了空花的样子。当眼病好了,幻觉消失了以后,虚空里的空花就消失了,而虚空呢?却从来都是如如不动的呀!”

“同样的道理,众生的幻化虚妄境界,都是从它们的圆觉妙心当中产生的,当一切幻觉都消失了以后呢?圆觉妙心显现了,大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心,本来就是如如不动的圆觉妙心呀!本来就如此呀!”

“对于一切菩萨,以及一切末法时代的众生们来说,应当发愿要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并且,应当经常进行远离幻化的修行。”

“当他们重重修行离幻法门,最终,彻底远离了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以后,就好像钻木取火一样,两块木头相互摩擦,产生了火焰,最后,把木头烧成了灰烬,乃至于一阵风吹来,灰飞烟灭了。”

“最终的觉悟呢,则超越了次第,一旦幻化灭尽,当下成就正觉。不过,在此之前,以幻修幻,不断离幻的修行方法,就如上文所说,也是需要的呀。”

哎,到此为止,世尊圆满地解答了普贤菩萨的三个问题,以及最后那个总结性的问题。关于以幻修幻的,次第离幻法门,大体介绍完毕啦。

后面呢?该大慈大悲的普眼菩萨登场了,菩萨将要为咱大家,向如来进一步请问,关于如幻三昧,更加详细与具体的修行方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