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觉慧普弘:这里的偈颂和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4-08-10 01:39:19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觉慧普弘:这里的偈颂和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

近几年,写了很多学佛笔记,随时学习,随时记录,把这些笔记起了个名字,叫做《学佛随笔》。这些随笔不是从佛经中抄袭来的;不是把某位法师讲的法记住的、而是通过学习佛经和听法师讲经得到的心得体会。通过和同修们在一起交流的时候自然有感,随缘而说出来的话,与啥样的人有啥样的感悟,遇哪个层面的人就有哪个层面的心得,不是借鉴他人的,不是记住背会的,不是用心想出来的,都是自自然然,随缘而有的,都是和所有同修们交流的时候自己说过的话。都是随缘而有、自然而发出来的。在这些随笔之中也有很多偈颂,这些偈颂都是把自己所明白的理,有感而发的理,随缘而出的理,加以浓缩,取其精华,用偈颂的形式表达出来的,都是自己的学佛心得精华,用偈颂的形式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总结出来的、叙述出来的。

听说好多学佛人都写出过很多偈颂,这些偈颂都是通过有什么人在暗中提示的,有的人眼前会出现类似大屏幕,在屏幕上打出偈颂的每一行字,把这些字记录下来的,有的人是大脑中突然显示出这些偈颂,把这些偈颂记录下来的,还有些人是听到有人在暗中告诉自己每一句话,把这些话记录出来的,还有的人眼前会出来一些字,把这些字记录下来的,还有些人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在帮助自己的修行者,他们称这些修行者是老师,都是修行者,修佛的、修道的、学儒的、修仙的都有,他们总给自己上课,遇缘的时候,和同修说话的时候,这些老师们经常加以提示,很多时候,他们会借用这个人的嘴说话,也就是说,很多时候这个人说出来的话,都不是自己说的,都是那些老师们说的,他们在暗中,经常说些偈颂,这个人把这些偈颂记录下来了。上述各种形式写出各种偈颂的人很多,大多数人写出来后,自己都不理解,都不懂,都得拿着这些偈颂向其他学佛人请教。不知道为啥写这些偈颂。

由上可知,上述这些写出偈颂的人,他们写出的偈颂都不是自己写出来的,都是他人在暗中帮助,借用这个人而说出或写出来的,都不是自己的,更不是心得体会,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懂,啥意思都不明白怎能是自己写出来的呢?不是的,当然就不会是自性流露。也许是有佛菩萨们暗中帮助,广义地说,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佛菩萨,也都是没觉悟的佛,有些修为,很有慈悲心,善意的众生菩萨。也许是身上有诸多仙家菩萨或有过大修行的学佛人在暗中帮助,他们都很明理,在活着的时候都很执着自己明白的理,在用自己明白的理帮助人,但学佛一生或多生到最终都没有修出去,他们都在找有缘的学佛人,附在这个人身上,是他们说的,是他们告诉这个人,提示这个人的,还有一些是自己的老祖宗,很有德行的老祖宗。都是在暗中帮助这个人。佛菩萨提示的机率非常小,大多数人是仙家菩萨在帮助,没修出去的修行人在暗中帮助的也很多。几乎都不是佛菩萨在帮助,广义地说都是佛菩萨们在帮助,实在讲,佛菩萨们不会附体,不会附在人身上说话做事,佛菩萨不用神通道力做佛事

。用神通道力做佛事的都是一些很明理的众生菩萨们,他们很发心。

他们都是好心,一来是在帮助自己的有缘人学佛,帮助有缘人亲近善知识,帮助有缘人明理,二者就是通过有缘人达到自己从新修行的目的,通过帮助有缘人达到积功累德,通过帮助有缘人,达到修正自己达到成佛的目的,利他利己。

他们非常渴望遇到善知识,他们对善知识求贤若渴。他们中有很多可以看到学佛人到底有没有修为,可以看出有修为的学佛人所发出来的身光,也能够看到他们的法身。他们会看到有修行人所居之处有诸佛菩萨们都在,所有护法们都在,有清净莲花,人们看到的是一幢房子,他们看到的是清净庄严,金碧辉煌,烁烁放光,有着诸多极乐景象的清净道场。有些虽然看不到这些,但他们会感受到有修为学佛人的清净磁场,在清净场能中非常受益。他们很愿意接近善知识,很多学佛人学佛的因缘都是他们帮助处成的,比如,有的人一夜之间就必须吃素,荤腥的东西吃不了了,有的人一看到佛经就欢喜,一听到佛号佛乐就欢喜,还有些人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整天就想某位学佛人,就想到那位学佛人那里去,就爱听那位学佛人说话。那人说啥都欢喜。还有些学佛人平时听不太懂佛经,读不懂佛经,一夜之间,很多道理都懂了,还能看到他人身上有什么业障,会看因果,可以和对面人身上的众生菩萨对话,类似这样的现象都是一些发心的众生菩萨们在帮助,都不是自己有什么修为,但这些人几乎都不懂,都以为是自己有能力了,以为自己明理了,以为自己有智慧了,以为自己有神通道行了,都把自己给骗了。

我自知自己所说所写出来的都不是自性流露,自己还差得很远,但也知道,达到自性流露,明心见性,必须有一些大的因缘,比如说,大的逆境,自己所犯过的大过失,自己所经历过的大谜团,或者某人给予的旁敲侧击,或者某位学佛人的当头棒喝。类似这些现象中的某一个出现的时候,都会促使自己加以冥想,我就是通过自己所犯过的大过失,给自己带来的大逆境、大烦恼,从这些大逆境中得到反思,从那时候开始,每天给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这个问答过程经历很长时间,大概有一个月左右,共提出来无数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得到了答案,相继地否掉所有的答案,继续向下提问,得到更深层次的答案。这种问答不同于一般的问答,而是深思维,在心里问自己,在心里得到答案,越问越明了,越问越清净,越问心里越敞亮,到最后感觉心里眼前一样明亮,看哪都好,看哪里都很清新,就像是到了一个非常清新的崭新世界,这个世界又是非常熟悉的。没问问题之前看啥都是烦恼,看谁都不是好人,没有丝毫的乐趣,心情已经到了谷底。问过了之后,再看任何事、任何人都好,逆境好、顺境好,对自己好的人好,过去伤害过或正在伤害我的人也很好。这种提问题的方式,就是深思维,就是冥想,逆境是大事因缘,通过这个大事因缘加以冥想,这种想不是想,又不是不想,非有想非无想,是一种深思维,这种深思维既是思维,又不是思维,在这种想、这种思维的进程中,会逐渐的淡化身边的一切缘、一切事,渐渐的,什么都没有了,什么事都没有了,什么声音都变得那样渺小,对自己都不起作用,近乎没有,一切人事物都在,一切声音都在,对其而言已然没有,不是呆滞,不是麻木,不是茫然,而是进入到深思维中,清净到极处,在极其清净中,一层层的思索,一层层的思维,每次思维出来的东西,都会被当下否掉,进入下一层思维,相继否掉,否掉是自然的,自然否掉,自然进入到下一层思维,进入到每一层思维中,都会更加清净一分,这种清净不是心的清净,感觉不到心,感觉不到有心在,更没有什么感觉,没有恐怖,没有忧虑,没有渴望渴求,没有得失拥有,什么都没有,感觉不到我在,没有我在想什么,我在干什么,完全的进入到无我状态,没有我在思维,自然中的思维,自然中否掉思维出来的东西,自然的进入到下一层,就好比坐电梯到一个无限深广的地下室,在最顶层的时候有很多的人事物,有干扰,越往下去干扰越少,直至一个人事物都没有,一丝毫的声音都没有,最后连自己都感觉不到了,自己也没有了,自然往下,下到每一层的时候,自然地离开上一层,自然都会否定上一层,自然地进入到下一层,是谁在进入下一层?谁都没有,是谁在深思维?没有谁。每次思维都有答案,每次的答案都被否掉了,进入到下一层的思维之中,到最后再也没有可思维的了,没有任何问题可问,也没有任何答案,已经到了深思维的最深处。可以形容的说,是进入到空性之中,是空性进入到空性之中,融于空性中,无有谁进入,无有进入到哪里的感觉,又冥冥中已然进入,无限清净,这种清净没有感觉,不是感觉清净,是没有丝毫感觉的,这只是过后的形容,形容当时的状况。

真实状况是没法形容的,因为没有丝毫的感觉,可以形象地说,是进入到空寂当中,没有忧悲苦恼,没有喜怒哀乐,没有生老病死,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善恶对错,没有任何人,也没有我,真的是无有一物,啥都没有,空寂无形,整个空性就是我,整个空寂就是我,此是我还是形容,根本没有任何感受,不说不明,为说明而说而已,空性空寂无限广博,空性豁然,空寂豁然,豁然明亮,究畅无极,清净无极,洞彻无极,无极之极既是现前,现前一切既是无极,无不通达,无不明了,自然通达,自然明了,不用心想,不用思维,一切事理,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在空寂当中,又都不在当中,一下子就啥都明白了,而且是究竟明白,所有答案都是究竟答案。不是什么在空性当中,空性中真的什么都没有,却又啥都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其中,自然清净,非心清净,非谁清净,空寂清净,空性清净,无感清净,无感空寂,无感空性,无感无受,无有谁感,无有谁受,无不所感,无不所受,感而无感,受而无受,一切皆无,一切不无,最深层次思维是空性的,是空寂的,最深层次的答案是无答案,一切本空,无有所得,空即非空,无所不得。说有既无,说无却有,无有有无,无有无有。用语言形容当时的状况,就是,心下无极清净,心中无限敞亮,一切无限通达,自然无不明了,没有明白啥,没有懂得啥,看啥啥明白,看啥啥懂。所说的明白和懂得,都是随缘而生,随缘而灭,缘起缘灭,无缘空寂,遇缘生出,缘去空寂,出生之时亦是空寂。无得无失,无生无灭,空而不空,寂而不寂。一切既是一,一既一切。无有彼此,时时清净,处处清净,时时在净土中,处处是净土,此处就是净土,净土就是此地,极乐非乐此空性寂灭既是。

空寂非空寂,寂灭非寂灭。寂而不寂,灭而不灭。空性非空性,亦非性不空。通达无不达,达而无达处。无所不明了,无一需明了,洞达无边际,无处已洞达。无感无不感,无受无不受,无我非无我,无一不是我,我又却是无,无处觅寻我。无我无不我,是则方便说,离相非离相,本来无有相,无相无不相,随缘而示相。清净非清净,无有谁清净,无处不清净,本无不净时。不动非不动,亦非有所动,亦非有谁动,亦非谁不动。无关无不关,无有所需关,无有谁在关,无有谁无关。无视无不视,无有所视事,亦无无视时,亦无无视事。观彼非观彼,实则观自己,彼是己镜像,知彼即知己,反观非反观,观本是自然,非是起心观,亦非不观时。闻性闻佛性,佛性自然明,入佛空性中,空性无一物,无谁入空性,亦无不入者,我即佛空性,心行非心行,无心亦无行,无心是自心,无所不能行。无行已行,已行无行,无有所行,无一不行。无思无不思,无有所思,亦无谁思,亦无不思。非想非无想,无有所想,无一不想,无有谁想,无想而想。无念无不念,念念皆自然,亦无起念时,无有谁在念。无情亦有情,有情亦无情,本是同一体,何谈情无情。无爱无不爱,无所不关爱,关爱非关爱,广博无尽爱。不思善不思恶,无善可思,无恶可恶,自然为善,自然无恶。无得无失,无有所得,既无所失,无有可得,无有可失。

最后提问题的时候是个夜晚,那一晚上心豁然明亮,顿觉屋内骤然清新,空气无限清爽,屋外正飘着大雪。从内心里感觉屋里屋外同样清澈明亮,当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小诗,

与雪共舞

门前飘雪尽皆白,顿觉心窗万扇开。

洁白纯美无限好,雪中起舞乐开怀。

我把上诉过程叫做问自性,刚开始是问自己,到最后把问题问到最深处,就是问到自性里面去了,问到自性深处了,到自性深处再也没有问题可问了,也没有答案了,清净到极处,顿觉心明眼亮,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问题,啥都没有了,完全是空性,又啥都明白了,最究竟的答案出来了,最深层次的答案出来了,最深层次的答案就是自性答案,真是空性自明,进入到空性状态,自然一切明了,无不明了。用说用写都有过程,问到自性深处,进入空性之中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啥过程,就是一时顿现,一时完成。

观世音反观闻自性,王凤仪老善人问天、问牛、问自己,都是自问自答,我是问自性,同样是自问自答。三者是一个方法,只是因缘不同,问题不同,说法不同,时机因缘不同,过程和结果都是一个,只是达到的深浅有所不同,王老善人问了好多次,他老人家成就了。我只问过一次,可以说刚刚尝到点甜头,刚刚接触到学佛人该到达的地方,自知自己还啥都不是,但决定有自信,自己的全过程都对,都正确,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啥程度都没有,也没有啥能力,很多人都有些所谓的神通道行,这些我都没有,我有的只是心得体会,没有任何境界,只有心得感悟,算不上智慧,相对而言,和没有心得感悟之时想比较,这也是智慧。正是因为没有任何境界现象,只有心得感悟,也就更使自己肯定自己,自己学佛方法的整个过程,决定没有错,没有任何境界,随缘生智慧才是最好的境界,我还没有达到随缘生智慧,只是随缘生感悟、随缘有心得。

很多人有了些境界现象,有了些所谓的神通道行,自己不了解自己,不明白自己是怎回事,为啥会这样。我不一样,我对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完全了解自己,而且肯定自己。

从那时开始,真的感觉自己的心就像敞开了万扇窗户一样,一切通达,一切通透,一切明了,以前不明了的一切当下全都明白了,也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知道所有人事物是非对错的症结在哪里,修学佛法的误区和正确途径在哪里,都明白了。内心里有着无限想说的话,有着无数的道理自然涌出,无数的佛理自然泉涌而出,当下就感觉该把自己明白的一切记录下来,从那天开始,每天都在写这些心得笔记,因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现在提笔忘字,用笔写是不行了,只能用电脑写,自己又不怎么会打字,打字的速度特别慢,错字又多,无限的心得一时间又写不完,经常感慨,时间不够用,有着永远都写不完的心得。而且感觉,越写越有,越写越多,写不完,写不尽,写不绝。智慧在无限增长,并且发现,与同修分享心得和写出自己的心得都是增长智慧的最佳修学方法。因此写出了一首偈颂,

妙修决

性理自然流,化他增自修。

慧海尽施与,正觉无上收。

就这样,每天都有心得,每天都有写不完的心得,每天与同修们在一起的时候,都会分享这些心得,每次和同修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心得,大多数心得都是用文章的形式写出来的,因为这些心得用偈颂的形式可以写出来,但大多数人不易懂,就必须用文章的形式详尽写出来,利益大多数人听得明白,看得明白。有些心得用文章的形式是没有办法把其中的深义写出来的,因为文章中的每句话意义非常少,非常浅显。所以必须用偈颂的方式写出来,这样才能够把其中的无量义体现出来,每一句偈颂都含藏着无量义,但用偈颂的形式写出来的深义,又很少有人会真正理解,大多数人都不理解,有些能够理解的人,也是只能理解到其中的某一层意思,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解读偈颂的深义。但确实只有偈颂的方式才能够更接近的表达出经藏法藏的深义、佛法的深妙义趣,也才能更接近的表达出自己心得的真正义趣。说句实在话,真正的义趣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加以说明的。能够说得出来的只能是某一层面的义趣了,只能从某一层面加以说明,用某种语言方式加以说明,能够说出来的就不是真实的了,真实的义理无量无边,怎能说得尽,怎能用语言加以说明,但有没有其他的更好方法,最好的方法只能是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真的没有办法把真实义趣展现出来,真实的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而达到深层的感悟,真正能够感悟出来的,那种感悟的感受既是真实的,绝对不是明白什么,理解什么,知道什么。也不是解读出来些什么,不是会读会背,也不是明理,这些都是好事,都是好现象,都是通往真实义趣的过程,但不是真正得到真实义趣。真实义趣,无义无趣,具足无量义趣,这是一种最为微妙的感受,亦非感受,其妙亦不可言。这就是达摩祖师说的,不立文字,不弃文字的深义了,立文字,以文字为义,以文字义为是就没有得到,就得不到,若不立文字,舍弃文字,大多数人就没有办法修学,就会把所有人、所有众生弃之门外。所以达摩祖师说,不立文字,不弃文字。对大根大器之人来说,不立文字,对其他人来说,不弃文字。两者兼顾。大根大器之人必须脱离文字,顿悟成佛。中下根人就得依文字义,加以理解,修正自己,达到修学的目的。真实自性是空寂的,空而不空,是空性的,啥都没有,又啥都具足。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加以说明。

真实自性

自性妙不可言,言而无所言,尽在意趣中,妙可意会,无可言传,这就是,拈花一笑之无上妙境了。自性中人一笑而尔。会意而尔,知尔知尔,是为性妙境尔,是真实自性。阿弥

陀佛!

真实自性,只有真入空寂者自知,不入者如何说,如何讲都只是描述而已,真入者一样没有办法把自性用语言详尽描述出来,只能说,从某个角度,从某个层面加以描述,所描述出来的只能是比较接近自性实质中的某种特性,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描述的,一切祖师所描述的,释迦牟尼佛所描述的,大家都承认,是那样的,但也都是从某个层面角度,适合修行人理解的角度、适合修行人修行的角度,适合给所有修行人指引方向的角度,修行人能够理解的角度加以说明的,都不是真实说,都不是究竟说,真实不可说,没法说,不是说的,能够说出来的就不是了,能说出来的都只能算是形容,是形容出来的,真实的只能见性者自知,那是种真实感受,又非是感受,没有所感,没有所受,没有谁感,没有谁受,入者是空寂的,空寂入空寂,空寂本是一,完全是一体,有感有受、有谁感谁受,就不是一了,就是还没有进入,就是还在门外。说感受,非感受,都是形容,离开形容,离开比喻言辞,就没法说明了,听者听到了也别以为是,通过听到而达到悟道才是,把道理明白了,背会了一样不是,那只是认可这些道理,明白这些道理而已,不是真的得到,不是真正明心见性,那只是在文字相中,文字义中,在执着法中。都是佛说的心法,都是他人说的心法,不是自己说出来的心法,自己还没得到,是佛菩萨们得到了,是他人得到了,是在学习佛菩萨和他人的心法,而不是自己得到见到,更不是自己证得,所以说,明白的再怎样多,也没啥可值得骄傲的,

心,不是用心,此心字就是自性,心法中的法字,也非法,而是自性的妙作用,它是活的,不是死的,是随缘而现的,随缘而有的,不是死规矩,不是固定模式,不是固定语言。所以把佛说的法当成自性就错了,佛说的也只是个方法,我们通过佛说的方法学习而达到悟道,所悟道的,和佛说的法完全相应,和佛讲的佛性完全相应,才是真得到,不是得到佛的经典,某祖师的法语,或某法师某高人的首肯,这都不是真得到。佛也没有办法真实说,没有办法究竟说,能说出来的就不是,只能是方法,能说出来的就是固定的,就是死的了,真实的是活的,只有见者自知,证悟者自知。但现在人见者少,证悟者少。好多人都把自己给骗了,突然间明白些道理,突然间能够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写出了什么,得到些什么,就以为自己真正明理了,以为自己悟道啥了,证得啥了。有很多人找某法师印证,某法师赞叹几句就以为自己如何了,千万别把自己给骗了,印证不是人可以做到了,也不是某位法师可以做到的,如果某位法师有这样的能力,他也是依照经典而印证,不是其人可以印证。究竟哪位法师有这样的能力,我们不知道。既然他是依经典作印证。想要印证自己,就看自己的一切是否和经典相应,是否真的可以解悟经典,若连经典都看不懂,只凭某些现象就去求法师印证,一无是处,某位法师就是给印证了,说你见性了或修到啥程度了,你自己信吗?问问自己真的到某种程度了吗?千万可别只得到个虚名而已,要真正受用才行。换言之,是否明心见性,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都在疑惑,那是明心见性吗?还需要别人印证吗?真正明心见性之人还需要印证吗?还需要见与不见的证明吗?还需要那个虚名吗?真正明心见性之人,就会自然的做最该做之事。

如是性

是性不可示,言辞相寂灭。照众心光幕,破缘千重障。

见与不见唯心自见,是自见自,非是他见自,自若不见,他人怎见,他人见与不见都不是自见,他人见是见他人的,他人的和自己的虽然都是一个,必须自见才是。

我所写的只是些小心得,小感悟,小体会而已,既没有开悟,又没有见性,这些也是仰仗诸佛菩萨们慈悲放光加持的结果,不是自己有什么能力了更不是自己学到啥程度了,自己只是个业障凡夫,相信阿弥陀佛的业障凡夫。

我自知自己业障深重,只可依经典而学,而修正自己,见与不见与我无关,无所谓见与不见,只要真学习,真修正自己就好,没有啥能力,念佛可以做到,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真正的横超法门,阿弥陀佛说十念必生,我相信,我照做,我念佛。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