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不彰人短。
【原文】
黔字分明死不磨,往来指摘笑声多。
感君掩土埋枯骨,从此安然伴薜萝。
注:“短”,缺处也。或其人才有未能,或其人偶然失足,茍或彰之,则彼之身名从此败矣。盖彰人之短有两等,有存心刻薄,于广众中迎机凑巧,一言中之,令人无地自容者;亦有谈到高兴,不知不觉顺口道出者。招尤贾祸,得罪神明,可不戒哉!
案:京江段克遇生平恶闻人过,闺阃之事尤禁口不谈。一日,过黄坑,于路见一髑髅(dulou,死人头骨),隐隐有“窃贼”二字,盖黔(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刑罚)犯也。至晚宿寓中,梦一少年以衣蒙首曰:“我在世不肖,致遭官刑。今朽骨暴露,黔字犹存,见者不生怜悯,反加非笑,我羞愧之甚。知君忠厚,特来相求,倘蒙掩以抔土,我必有以报君矣!”段醒,忆其言,次早偕仆仍至黄坑,寻前骨埋之。越数日,复梦少年来曰:“感君掩我之丑,君明日过溪,其中有三溺死鬼,往往害人。吾当悉力救援,保君稳渡也。”次日渡溪,旋风大起。隐隐闻争斗声,舟抵岸无恙。事毕回家,欲赴田看收获,家人曰:“近出一虎,咥人多矣。”惧不敢往。夜又梦前少年曰:“虎食人必须伥鬼指引,君可预挖一坑,明日二更时,我与伥引此畜入阱,可歼也。”段如其言,率家仆持械伺之。至二更,果见有二人隐隐前行,虎后随,至坑边,二人用手指坑,虎即跌入。众械齐下,从此害除。段与相邻述其事,皆感其德。敛赀为之立庙,塑冠带像,题曰“灵显大王祠”。像成之日,合村之人皆见伞旗鼓吹前导,有一少年乘轩进庙,如新官到任。自是春秋祭享不绝,祈祷辄应。此可见黔鬼能报德除害,即便成神,人奈何不自振乎?
附:麻城刘仲辅家贫,自少仁恕。与夫人董氏初婚之夕,有偷儿入室,公惊起视之,乃所识者。因曰:“想汝以贫故至此。”即检夫人首饰几件与之,嘱曰:“汝速改行为善,我必不言。”后夫人常问为谁,公曰:“已许不言矣。”公享寿八十有九,吉庆之事,岁岁不绝。子孙俱发科甲,登显秩,封诰(帝王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的诰命)盈庭。及公殁,有一族子触棺痛哭,其人颇有善行,疑即昔之偷儿。(《人鉴》)
桐城何文瑞做礼部侍郎时,偶寓古道庵内。一日赴酌,张灯步归。遇醉汉直撞而来,口中骂詈,且吟曰:“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踢其灯笼而去。公约其仆从,不许呼喝。明早其父携子跪门持杖请罪,公曰:“我昨未出庵门。”竟不问。后拜相。
彰人短处坏人名,口孽由来报不轻。甚羡二公存厚道,怜贫忍辱两分明。
【注释】“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唐代的刺史韦丹和诗僧灵澈交谊很深。灵澈和尚在庐山时,作了七首咏赞庐山的诗寄给任洪州剌史的韦丹,韦丹读了,心仪神往,写了首《思归寄东林澈上人》诗:“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休归计,五老峰前必共闻。”诗意谓官事繁冗,没有闲暇的时候,人生找不到最后的归宿,像云一样没有根蒂,漂泊西东。自己被灵澈的诗所唤醒,决意像西汉张衡(字平子)一样,写篇《归田赋》,毅然从官场抽身,在庐山五老峰前与灵澈作方外之游,以尽山林之趣。灵澈见诗后,酬答一首:“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前两句说自己悠闲自得,后两句说韦丹的言行不一。由于它指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这善意的嘲讽成了后世讥刺不能忘情于世俗,却偏要搔首弄姿,故意摆出一副方外高人的架式的那类人的绝妙禅语。据宋 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宋孝宗朝尚书鹿何年四十余归隐筑堂,匾曰“见一”,即是取灵澈诗意。由此可见“见一”是多么的不易。即使是甚得逍遥之趣的苏轼,其《临江仙》也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之慨,更遑论“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的芸芸众生了。
【译文】
注:“短”,是指人的缺点。或者此人才能有欠缺,或者偶然做错了事,如果把人的短处揭露出来,就使别人从此身败名裂。揭露人之短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人心术不正,刻薄阴险,在大庭广众中找机会,把人的短处一口气宣扬出来,令人无地自容;第二种是有人在谈话聊天到兴头上,不知不觉随口说出来。这两种情况都招人怨恨,甚至引来祸事,得罪神明,能不严加禁绝吗?
案:京江段克遇生平厌恶议论或听人讲说人的过失,妇女闺房之事更是闭口不谈。一天从黄坑路过,路边见到一具死人头骨,隐隐现出有“窃贼”两个字,原来是脸上被刻字的罪犯的尸骨。到晚上,住在旅店里,梦见一个少年用衣服蒙着头说:“我在世的时候做了坏事,遭受官府刑罚。现在尸骨暴露在外,刻的字还在,见到的人不但不生怜悯,反而讥笑。我羞愧之极,知道先生是忠厚长者,特来相求,如果您能够把我的骨头用土掩埋,我一定会报答您的。”段公醒后,回忆梦中的话,第二天早晨带着仆人又到黄坑,寻找尸骨埋葬。过了几天,又梦见少年来说:“感谢先生为我遮丑,您明天过溪水,水中有三个溺死鬼,经常害人。我会尽全力救援,保证您平稳渡过。”第二天要渡过溪水,果然起了很大的旋风,隐隐约约听到有争斗的声音,船平稳到岸。事情办完后,回到家,想到明天查看庄稼的长势如何,家人对他说:“最近出现一只老虎,吃了不少人。”段公很害怕,不敢前往。夜里又梦见前面那位少年说:“虎吃人必须有伥鬼指引,您可预先挖好一个坑,明天二更时,我和伥鬼把这个畜生引入陷阱,就可以把虎除掉。”段公按他的话去做,率领家仆拿着武器埋伏等候。到了二更天,果然隐约看见有两个人在前面带路,老虎在后边跟着,走到坑边,那两个人用手指坑,老虎就掉下去了。大家伙一齐下手,把老虎打死了,为民除了一害。段公将此事讲给乡邻们听,大家都感激少年的恩德。捐钱为少年立庙,塑了一座冠带像,题为“灵显大王祠”,塑像完成那一天,全村人都看见伞盖彩旗,鼓乐喧天的仪仗,有一位少年乘车进入庙中,如同新官上任的气派。从此以后,每年春秋季节举行祭祀,祈祷有求必应。由此可见,罪鬼如果能报答人的恩德,为民除害,就能成神,人爲什麽不振奋精神,努力积累善功呢?
附:麻城的刘仲辅,家贫,从小为人仁慈宽容。和夫人董氏新婚之夜,有一个小偷,进了他的房间,刘公惊起,一看,原来是认识的人,就对小偷说:“我想你是因为穷才做这种事的吧。”就选了几件夫人的首饰给了他,又叮嘱说:“你要是能改过向善,我一定不会把这件事说出去。”后来夫人常常问起这个小偷到底是谁,刘公说:“我已经答应他不说了。”刘公后来享八十九岁高寿,吉庆的喜事,年年不断。子孙都进士及第,官高位显,家中受朝廷封典很多。等刘公去世后,本家族一个人前来吊孝时,伏在刘公棺木上痛哭,此人很有善行名声,怀疑就是原来那个小偷。
桐城的何文瑞在做礼部侍郎的时候,一次住在古道庵中。一天去赴宴,打着灯笼步行回来。碰到一个醉汉直冲过来,嘴里骂骂咧咧,还吟一句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踢坏了他的灯笼而去。何公和仆从们约好,都不准呵斥醉汉。第二天早晨,醉汉的父亲带着儿子过来,跪在门前,手执棍棒,请何公治罪
。何公说:“我昨天没出庵门。”不予计较,也不问醉汉是谁。何公后来升任宰相。有诗云:“彰人短处坏人名,口孽由来报不轻。甚羡二公存厚道,怜贫忍辱两分明。”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