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学中高深的一部经典,它并不是很好理解,在修这部经时大家需用心去领悟。其实在理解金刚经意思时,大家可以 去看看六祖金刚经注解,它讲述了金刚经的精髓,能让我们对金刚经有更多的了解。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方面的内容吧!
【如是我闻。】
如者指义,是者定词,阿难自称如是之法,我从佛闻,明不自说也。故言如是我闻。又我者性也,性即我也,内外动作,皆由于性,一切尽闻,故称我闻也。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言一时者,师资会遇齐集之时也。佛者是说法之主。在者欲明处所。舍卫国者波斯匿王所在之国。只者太子名也。树是只陀太子所施,故言只树也。给孤独者,须达长者之异名。园者本属须达,故言给孤独园。佛者梵语,唐言觉也。觉义有二:一者外觉,观诸法空;二者内觉,知心空寂,不被六尘所染。外不见人过,内不被邪迷所惑,故名觉。觉即是佛也。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言与者,佛与比丘同住金刚般若无相道场,故言与也。大比丘者,是大阿罗汉故。比丘者梵语,唐言能破六贼,故名比丘。众,多也。千二百五十人者,其数也。俱者,同处平等法会。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
尔时者,当此之时,是今辰时,斋时欲至也。着衣持钵者,为显教示迹故也。入者为自城外而入也。舍卫大城者,名舍卫国丰德城也,即波斯匿王所居之城,故言舍卫大城也。言乞食者,表如来能下心于一切众生也。
【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次第者不择贫富,平等以化也。乞已者,如多乞不过七家,七家数满,更不至余家也。还至本处者,佛意制诸比丘,除请召外,不得辄向白衣舍,故云尔。洗足者,如来示现,顺同凡夫,故言洗足。又大乘法,不独以洗手足为净,盖净洗手足,不若净心,一念心净,则罪垢悉除矣。如来欲说法时,常仪敷旃檀座,故言敷座而坐也。
【时长老须菩提,】
何名长老,德尊年高,故名长老。须菩提是梵语,唐言解空也。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随众生所坐,故云即从座起。弟子请益,行五种仪:一者从座而起;二者端整衣服;三者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四者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五者一心恭敬,以申问辞。
【「希有世尊!】
希有略说三义:第一希有,能舍金轮王位。第二希有,身长丈六,紫磨金容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界无比。第三希有,性能含吐八万四千法,三身俱圆备。以具上三义,故云希有也。世尊者,智慧超过三界,无有能及者,德高更无有上,一切咸恭敬,故曰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如来者,自真如来之本性也。护念者,以般若波罗蜜法,护念诸菩萨。付嘱者如来以般若波罗蜜法,付嘱须菩提诸大菩萨。言善护念者,令诸学人,以般若智,护念自身心,不令妄起憎爱,染外六尘,堕生死苦海,于自心中,念念常正,不令邪起。自性如来,自善护念。言善付嘱者,前念清净,付嘱后念,后念清净,无有间断,究竟解脱。如来委曲诲示众生,及在会之众,当常行此,故云善付嘱也。菩萨者梵语,唐言道心众生,亦云觉有情。道心者,常行恭敬,乃至蠢动含灵,普敬爱之,无轻慢心,故名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者平坦心也,亦是正定心也,能成就一切功德,所往无碍也。善女人者,是正慧心也,由正慧心,能出生一切有为无为功德也。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须菩提问一切发菩提心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须菩提见一切众生躁扰不停,犹如隙尘,摇动之心,起如飘风,念念相续,无有间歇,问欲修行,如何降伏。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是佛赞叹须菩提,善得我心,善得我意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欲说法,常先戒敕,令诸听者,一心静默,吾当为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阿之言无,耨多罗之言上,三之言正,藐之言遍,菩提之言知。无者,无诸垢染。上者,三界无能比。正者,正见也。遍者,一切智也。智者,知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但能修行,尽得成佛。三者,即是无上清净般若波罗蜜也。是以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修行,应知无上菩提道,应知无上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法,以此降伏其心也。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唯然者应诺之辞。愿乐者愿佛广说,令中下根机,尽得开悟。乐者,乐闻深法。欲闻者,渴仰慈诲也。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名为菩萨。念念不退,虽在尘劳,心常清净,名摩诃萨。又慈悲喜舍,种种方便,化度众生,名为菩萨。能化所化心无取着,是名摩诃萨。恭敬一切众生,即是降伏自心处。真者不变,如者不异,遇诸境界,心无变异,名曰真如,亦云外不假曰真,内不虚曰如。念念无差,即是降伏其心也。不虚一本作不乱。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
卵生者迷性也。胎生者习性也。湿生者随邪性也。化生者见趣性也。迷故造诸业,习故常流转,随邪心不定,见趣多沦坠。起心修心,妄见是非,内不契无相之理,名为有色。内心守直,不行恭敬供养,但言直心是佛,不修福慧,名为无色。不了中道,眼见耳闻,心想思惟,爱着法相,口说佛行,心不依行,名为有想。迷人坐禅,一向除妄,不学慈悲喜舍智慧方便,犹如木石,无有作用,名为无想。不着二法想,故名若非有想。求理心在,故名若非无想。烦恼万差,皆是垢心,身形无数,总名众生,如来大悲普化,皆令得入无余涅盘云。多沦坠一作堕阿鼻也。
【「而灭度之。】
如来指示三界九地众生,各有涅盘妙心,令自悟入无余。无余者,无习气烦恼也。涅盘者,圆满清净义,灭尽一切习气,令永不生,方契此也。度者渡生死大海也,佛心平等,普愿与一切众生,同入圆满清净无余涅盘,同渡生死大海,同诸佛所证也。有人虽悟虽修,作有所得心者,却生我相,名为法我。除尽法我,方名灭度也。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如是者,指前法也,灭度者大解脱也。大解脱者,烦恼及习气,一切诸业障灭尽更无有余,是名大解脱。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元各自有一切烦恼贪嗔恶业,若不断除,终不得解脱,故言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一切迷人,悟得自性,始知佛不见自相,不有自智,何曾度众生?只为凡夫不见自本心,不识佛意,执着诸法相,不达无为之理,我人不除,是名众生。若离此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故言妄心无处现菩提,生死涅盘本平等,何灭度之有。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众生佛性无有异,缘有四相,不入无余涅盘。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是佛;迷即佛是众生,悟即众生是佛。迷人恃有财宝学问族姓,轻慢一切人,名我相。虽行仁义礼智信,而意高自负,不行普敬,言我解行仁义礼智信,不合敬尔,名人相。好事归己,恶事施于人,名众生相。对境取舍分别,名寿者相。是谓凡夫四相。修行人亦有四相,心有能所,轻慢众生,名我相。恃持戒,轻破戒者,名人相。厌三涂苦,愿生诸天,是众生相。心爱长年,而勤修福业,诸执不忘,是寿者相。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是佛也。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凡夫布施,只求身相端严,五欲快乐,故报尽却堕三涂。世尊大慈,教行无相布施者,不求身相端严,五欲快乐,但令内破悭心,外利益一切众生,如是相应,为不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应如是无相心布施者,为无能施之心,不见有施之物,不分别受施之人,是名不住相布施也。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萨行施,无所希求,其所获福德,如十方虚空,不可较量。言复次者,连前起后之辞。一说布者普也,施者散也,能普散尽心中妄念习气烦恼,四相泯绝,无所蕴积,是真布施。又说布施者,由不住六尘境界,又不有漏分别,惟当返归清净,了万法空寂,若不了此意,惟增诸业,故须内除贪爱,外行布施,内外相应,获福无量。见人作恶,不见其过,自性不生分别,是名离相。依教修行,心无能所,即是善法。修行人心有能所,不名善法,能所心不灭,终未得解脱。念念常行般若智,其福无量无边,依如是修行,感得一切人天恭敬供养,是名为福德,常行不住相布施,普敬一切苍生,其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计。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缘不住相布施,所得功德,不可称量。佛以东方虚空为譬喻,故问须菩提: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者,须菩提言:东方虚空不可思量也。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佛言虚空无有边际,不可度量,菩萨无住相布施,所得功德亦如虚空,不可度量,无边际也。世界中大者莫过虚空,一切性中大者莫过佛性。何以故?凡有形相者,不得名为大,虚空无形相,故得名为大。一切诸性,皆有限量,不得名为大,佛性无有限量,故名为大。此虚空中无东西南北,若见东西南北,亦是住相,不得解脱。佛性本无我人众生寿者,若有此四相可见,即是众生性,不名佛性,亦所谓住相布施也。虽于妄心中说有东西南北,在理则何有,所谓东西不真,南北曷异,自性本来空寂混融,无所分别,故如来深赞不生分别也。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应者唯也,但唯如上所说之教,住无相布施,即是菩萨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色身即有相,法身即无相。色身者,四大和合,父母所生,肉眼所见。法身者,无有形段,非有青黄赤白,无一切相貌,非肉眼能见,慧眼乃能见之。凡夫但见色身如来,不见法身如来。法身身等虚空,是故佛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不,须菩提知凡夫但见色身如来,不见法身如来,故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色身是相,法身是性,一切善恶,尽由色身,不由法身,色若作恶,法身不生善处,色身作善,法身不堕恶处。凡夫唯见色身,不见法身,不能行无住相布施,不能于一切处行平等行,不能普敬一切众生。见法身者,即能行无住相布施,即能普敬一切众生,即能修般若波罗蜜行。方信一切众生,同一真性,本来清净,无有垢秽,具足恒沙妙用。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如来欲显法身,说一切诸相皆虚妄,若见一切诸相虚妄不实,即见如来无相之理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须菩提问,此法甚深难信难解,末世凡夫智慧微劣,云何信入,佛答在次下。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于我灭后,后五百岁,若复有人,能持大乘无相戒,不妄取诸相,不造生死业,一切时中,心常空寂,不被诸相所缚,即是无所住心,于如来深法,心能信入,此人所有言说,真实可信。何以故?此人不于一劫二劫三四五劫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亿劫,种诸善根,是故如来说,我灭后,后五百岁,有能离相修行者,当知是人,不于一二三四五佛,种诸善根。何名种诸善根?略述次下:所谓于诸佛所,一心供养,随顺教法,于诸菩萨善知识师僧父母,耆年宿德尊长之前处,常行恭敬,承顺教命,不违其意,是名种诸善根;于一切贫苦众生,起慈悲心,不生轻厌,有所需求,随力惠施,是名种诸善根;于一切恶类,自行和柔忍辱,欢喜逢迎,不逆其意,令彼发欢喜心,息刚戾心,是名种诸善根;于六道众生,不加杀害,不欺不贱,不毁不辱,不骑不棰,不食其肉,常行饶益,是名种诸善根。信心者,信般若波罗蜜能除一切烦恼,信般若波罗蜜能成就一切出世功德,信般若波罗蜜能出生一切诸佛,信自身中佛性本来清净,无有染污,与诸佛佛性平等无二,信六道众生本来无相,信一切众生尽能成佛,是名清净信心也。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若有人于如来灭后,发般若波罗蜜心,行般若波罗蜜行,修习悟解,得佛深意者,诸佛无不知之。若有人闻上乘法,一心受持,即能行般若波罗蜜无相无着之行,了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无我者,无色受想行识也。无人者,了四大不实,终归地水火风也。无众生者,无生灭心也。无寿者,我身本无,宁有寿者。四相既亡,即法眼明澈,不着有无,远离二边,自心如来,自悟自觉,永离尘劳妄念,自然得福无边。无法相者,离名绝相,不拘文字也。亦无非法相者,不得言无般若波罗蜜法,若言无般若波罗蜜法,即是谤法。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取此三相,并着邪见,尽是迷人,不悟经意。故修行人不得爱着如来三十二相,不得言我解般若波罗蜜法,亦不得言不得般若波罗蜜行,而得成佛。
在了解金刚经时,大家要了解这方面内容,这样能更好的去了解这部经。此外,修金刚经时,大家也要了解修金刚经的方式,并且在修经的过程中也要认真进行,这样自己能从经文当中获得更多内容。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