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国学的根本是心性修养

发布时间:2024-09-08 01:38:43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国学的根本是心性修养

国学的根本是心性修养

2013-12-24来源:深圳特区报 查看评论 有1人参与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媚/文 齐洁爽/图

在近年的国学热潮里,有一位民间学者的研究尤为独树一帜:他不像一般学者那样从学术角度来阐释国学,而更关注国学与心性修养的关系。他以《云门宗史话》和《赵州禅师语录壁观》体现其独步禅海之识见,近年来更创造性地从禅的角度解读《庄子》,还创办书院系统讲授传统文化经典。

他就是被称为“民间国学第一人”的冯学成。22日下午,冯学成出任“和顺坛——名人名家文化讲坛”嘉宾,在福田会堂为深圳市民带来了一场题为“国学、心性与人生”的精彩演讲,并在讲座前接受了记者专访。

心性修养是国学之根

对国学的研究和解读,冯学成不是从学术角度来阐释,他更关注国学与心性修养的关系。他认为,如果只是搞学问,自己的“道德”上不去,那么知识再多也只是个平常人。

记者:国学热如今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通常研究者从学术上的阐释比较多。而您一直关注国学与心性之间的关系,此次演讲的主题也是国学、心性与人生,是不是在您看来,心性的修养才是国学的根本?学习国学对一个人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冯学成:国学往深的一面说肯定是心性修养。人之所以为人,需要有教养和文化,这两点就表现在心性修养上。人们要在社会网络中和谐共存,就需要优秀的心性结构,否则人和社会就妖魔化了。

心性修养,归纳起来就是要让人成为儒家说的“君子”、道家说的“真人”、佛教说的“菩萨”。“心”的修养是智慧提升,“性”就是禀赋结构,属于道德范畴。用儒家的话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肯定要让君子来承担,哪怕小到一个家庭的和谐也需要优秀的心性结构。

做国学的人,不仅要在知识层面上,关键还要看自己心性的修养上能不能达到“仁义礼智信”,这是个总纲。我提出的口号是:要在道德上美化自己、智慧上优化自己、能力上强化自己。

儒释道共通之处在于“正心诚意”

冯学成的系列著作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禅说庄子》系列,他创造性地从禅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庄子》。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徐扬生在序言所说:“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另外,他是‘意译’,将《庄子》与时代、时事、社会及每个人的生活紧紧相连。”

记者:您认为儒、释、道三家学说是国学的主干,诸子百家乃至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则是其枝叶。在这样一个国学主干中,当代国学应怎样来体现这三家学说之间的关系?三家学说的共通之处是什么?

冯学成:用《大学》里的话可以把它们总结起来:正心诚意。“正”作为动词,人们的心性结构不圆满、浮躁,所以需要“正”。所谓“正位凝命”,就是说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安分守己,而“凝命”,命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如何把握住它,这些都需要把心放正;“心”就是智慧,像电脑一样不要有垃圾负担才能运作得好,所以心要放正不能放斜了。作为动词的“意”,包括情感、意志等包括道德的很多内容都属于意的范畴。“心”是理智,“意”是情感,理智和情感都要放正,人才会优秀。作为凡人,就需要“正”和“诚”这样的动作和过程来达到“正心诚意”,才能成为圣贤

佛家讲的就是“明心见性”,明心是要诚心,见性就是诚意。道家来讲则是“返本归朴”,也是需要正心诚意、恢复人的本真状态,所谓“真人”就是没有社会污染、恢复到纯自然状态的人。所以“正心诚意”四个字可以贯穿儒释道三教。

记者:《禅说庄子》已经陆续出版了12本,像今年东方出版社一下就出了8本,并持续热销。以往人们往往是从文学、哲学、美学的角度对《庄子》进行解读,您却从“禅”出发,为什么要把看起来是两个系统的思想学说进行分析比较?

冯学成:正如我在序言里说的,不懂禅宗就不懂庄子。先秦诸子时代以孔孟老庄为代表,其中庄子不太好懂;魏晋时期玄学有三学:老庄易,其中对庄子的理解也往往不得要义。直到后来随着佛教传入特别是禅宗兴起后,庄子精神才得到深刻解读。庄子的很多精彩内容都是禅宗敲开的。而道教丹道派的成长,则更离不开对禅宗精神的吸取,使之成为“性命双修”中“性功”的指导方向。今天我们如果结合禅宗、宋明理学和唐代以来的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和发展来看,越是对禅宗熟悉,对禅宗公案熟悉,再去细品《庄子》,就会发出由衷的感叹。

我的前大半研究重心都放在禅宗上,后来才学《庄子》,越来越感觉惊叹: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在禅宗形成之前,居然还有《庄子》这么一部智慧之书,这可是有首创性的,拥有绝对独立的知识产权的思想宝藏啊!因此我与以前庄子研究者的角度都不一样,现在看来是比较新鲜的事,实际上宋明以来的一些道教大师对庄子的理解都已经是禅宗化地诠释了。

书院学修不是“MBA速成班”

在国学趋向功利化、表面化的当天,冯国学却于2003年在成都创办了全国首家弘扬国学的私人书院,以纯公益性质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2008年又在广州筹办了粤海书院,面向社会讲授经典。

记者:您在书院主要讲些什么?来听讲的多数是什么人?

冯学成:书院的特色一是不收费,二是愿意来就来,三是不去包装炒作,一切随缘。亲近国学需要长期浸泡过程,不是学习,而是“学修”,既学知识又搞修养,佛教里说修行,儒家则说修养,才能提升心境。

我在书院讲的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孔孟老庄禅,比如2005年开始用9个月时间把《论语》通讲了一次,《道德经》用了两年时间讲完,《中庸》、《大学》都讲完了,《庄子》则前后讲了6年,33篇现在讲完了25篇。听讲的有老百姓、学生、企业家、公务员,各个阶层都有。场地大的时候有100多人来听,平时也就最多30个位置,大家坐下来面对面地交流。

记者:2003年至今已经10年过去了,您认为书院对传播传统文化能产生哪些作用?10年前和10年后,中国人对国学的需求度和关注点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冯学成:当年的儒商书院是第一家私人书院,势单力薄,媒体都来采访,不像现在,光是广州的私塾联谊会就有几百家,全国有上万家,讲习新儒学的也太多太多。但我按照我的节奏,不温不火,至少有一批人通过学修得到了真正的提升:不仅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理解,而且在智慧上焕然一新。要知道,书院不是MBA速成班,长期学修才能在因果判断和把持上都有提升,通俗点讲就是价值观的提升,让俗气的人变得高雅、急躁的人变得淡定、鲁莽的人变得细腻。

记者:有人称您为民间学者、独立学者,或者国学大师、国学通家,您最认同哪个称呼?对您来说,国学研究意味着什么?

冯学成:这些称呼其实我都不认同。我出身草根,一辈子艰难困苦,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当过知青、搬运工、营业员,学术界也没人捧我或者贬我,没有资格成为大师。国学,我只是一辈子愿意“玩”这个,愿意和大家分享前人的智慧之光,希望更多人能够担当起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