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12.何以为人

发布时间:2024-08-28 01:37:40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12.何以为人

(一)公案本文

僧问唐州保寿匡佑禅师曰:「如何是为人底一句?」(识起迷情於为人之道,不问圣意但言为人,奇哉!)

师曰:「门口人耳。」(家家有户,人人有口与耳,若喜好入耳他说者,真可谓是凡人。)

曰:「如何理会?」(未识禅机,请禅师慈悲!)

师曰:「逢人告人?」(圣人者,闻法忘法,心无所住,因动念即乖;凡夫者,有所闻知,不言不快,逢人即说。)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古德云:「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人心-人之心具足善恶诸法,改造我们的恶心,使我们的恶心断灭,进而善恶不黏,都清净了,可以见到我们的自心本性。所以从我们的凡夫心起时,就学习不要去相应它(外境),不随境转;其次是直指你的自性,见本性而成佛。很多人都言「见性成佛」,但「见性」是否真实?初见本性空,是为悟空理,若不先悟空,而号称见性,可能定力不足,遇大障碍时,即没解脱的知见。复见本性不空,是为真实见性者。吾人自性本能应色、声、香、味、触、法等尘,而生起见、闻、嗅、味、触觉与心性等,行者若随境尘而生见解,便堕生死轮回境地。见性之人即不然,终日见未尝见。古德云:「求名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见性。」此即谓觉知後不黏,处处见缘应缘而自在,是谓真见性者。

所以「直指人心」包括两个层次,还没开悟的境界,心当然是凡夫心,开悟以後还有一个微细的凡夫心,此心有个性能,即有能随缘起灭的生灭法。行者心若清净了,体性显露了,缘生缘灭的道理懂了,你就成就佛道了。

2.释题

这公案在说「何以为人」,是一反面的教材,阐述人心是怎麽样。一般讲佛法都说佛怎麽样,菩萨怎麽样,声闻、缘觉怎麽样,此种说法比较多,现在讲人怎样,是反面的教材。

修行者主要是希望证得解脱、超越叁界,心地尚未清净的时候,心还有沾黏,依各种习气毛病在世间里面流转;而吾心像一面镜子,外在的人、事、物本是独立尘境,凡夫都用凡心去相应,即用贪、 、痴、慢、疑等五盖的习气,去应一切善恶之外境。行者能知人心真实,从人心处着手,控制自心不要有人心习气的毛病,进而能悟自本性,解根脱黏而成就无上道。

3.语体文解

僧问唐州保寿匡佑禅师曰:「如何是为人底一句?」僧问一句话:什麽样者才称做人呢?此公案缘起於现象界,僧着意圣凡不同之处,不问圣意,但言为人,这个僧人也有点奇怪。大概圣人意常在听闻,反而忘却了人的意境是如何,故有此一问。

其实为人的道理,中国儒家讲得特别多,例如五常伦理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称之。我们平时依循做人的道理,要如何当君王?如何当臣子?如何当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间等伦理关系?全国家庭都懂此规矩,能遵从这些伦理,道德水准一定是较好的,但也都是人间事。因凡人不修五戒十善行,无生天之因,死後不得生六欲天处。

匡佑禅师曰:「门口人耳。」每家都有门户对外,而人也有个对外之口,然家的门户是死的,人有耳朵,听到某些话後能借嘴巴说出,可制造很多的麻烦的。有门、有口、有人耳,代表人用耳朵来听人世间的是是非非,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当门口,所以说六根门头。如果你没有习气相应一切缘的话,六根门头都会放光,真正六根清净所依止的体,在门口放光,你真正会体会在六根门前放光;如果心不清净的话,六根有六尘相应,烦恼无量。

按语说:「家家有户,人人有口与耳,若喜好入耳他说者,这些可谓是人。」入耳是在讲「见」,以见取见,经典其实都是相通的,举一反叁,眼睛看的、鼻子嗅的、舌头舔的、身体触觉的,一般人起凡情时,耳朵听了,耐不住都要讲出去,如禅师讲的「门口有人耳」。

僧人还是听不懂禅师说这句话是何意思,於是又问:「如何理会?」这句话是什麽意思呢?如何来理解而知呢?俗语说喜欢串门子,东家跑跑,西家跑跑,喜欢说是非,东家长西家短,谈谈别人的事,此等可说是听进耳朵去了。

禅师说:「逢人告人

?」有所听、有所见放不下,因为心没放空,对事情放不开而执着,听到一件事情不转给别人听,自己好像会很受不了。这是一般人对好、坏事,心都放不下,如广播电台一定要转播。人家说:托人东西会减少,托人带话会多出话来,有时意思还会扭曲,这就是加上妄想,事实与妄想不一致,想当然尔的事例太多了,故常曲解别人的意思。若心不空的行者一听到什麽事,不吐不快,犹如刺梗喉。还有一种人其心是有灵通,若懂一些消息或知道一些事情,心也放不下,一定要把它给「放送」出去,观其心也还没去掉法的执着。

「逢人告人?」在修行过程之间所听、所见到的好、坏事,入你耳时,应学到此为止,把它空掉,不再起心相应-是得法空。别人讲什麽都能不放在心里,怎麽会再讲给别人听呢?要除妄想心时,什麽都要空掉,空不掉要骂你的心,让它住入空境。因为讲来讲去都有因果的,懂这些就要把心摄受回来。业力是不可思议,明知不能说且也把它压住了,但过数秒钟後,说不讲还是把话冲出去了。说出来就有因,有因就有果,如果是「果」来时,就不要怕,要坦然去承受业报就好了,连忏悔也不用忏悔。真的解脱知见证到後,要敢做敢当,坦然承受果报的到来。

懂佛法以後,说要学无为法,但无为法的修证还是有次第的。先证到「择灭无为」,再证入「非择灭无为」。先证到「择灭无为」时,还有一个执着,执着恶的不好、善的好,我要去做善事。而「非择灭无为」则善恶都不想去做,要让心大死一番。行者若也做善事时,要坦荡荡去做,不怕得善报,随着真如佛性去做善事、去发挥,但不要去执着在做善事,这就是「无相布施」。这不是一般世俗凡夫所能了解的。

佛法修到最後,能自在无碍,遇到我该讲就讲,该做就做,该骂就骂,该说就说,修行人应该什麽事都能平淡,什麽事都无所谓、无诤,就是被人欺侮也无所谓,这样才是真修行人,这样到最後才潇 得起来。凭你真正认识「因果」两个字後,就应该能 脱得起来。懂因果後,我骂你,等着被你骂回去,还你一报就完了;我骂你,你会气我、怨我,当你气我、怨我时,我内心要坦然承受你回给我的,如此才能潇 自在。

按语说:「圣人者,闻法忘法,心无所住,动念即乖。」圣人住圣境,闻法忘法,或心入空有不二,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要永远住在圣境,也不要永远住在凡夫境界,因为证入空观的圣人,遇到什麽事内心都默然,不起心相应,因动念就乖离了体性。

「凡夫者,有所闻知,不言不快,逢人即说。」凡夫听到什麽,不讲会不舒服的,吃到什麽好吃,那种水果、点心好吃,一定要到处宣传,这些都是我们的习气;要断除我们的妄想心,就是要断除这一切执着,才不会逢人告人。

( 85年 9 月 13 日 讲於 法尔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