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佛教名山百世存,文化底蕴没得说,山西忻州五台山浑朴豪迈

发布时间:2024-02-03 01:41:10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佛教名山百世存,文化底蕴没得说,山西忻州五台山浑朴豪迈

文/用希望迎接朝霞

佛教名山百世存,文化底蕴没得说,山西忻州五台山浑朴豪迈

五台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曾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以及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的东北区域内,总占地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之广。

以台怀镇为中心,周围屹立着东、西、南、北、中五个山峰,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如垒土之台,称作五台。最高点“华北屋脊”北台叶斗峰海拔达3058米。据称 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并存的佛教道场。现存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五台山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 五台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谷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历史沿革

据明代高僧镇澄撰《清凉山志》记载:五台山佛寺之始,以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为最早,初建于68年,是汉明帝刘庄邀请印度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法时下令建造的,在北齐时代五台山共有200余座寺庙,唐代最多达360余座,“会昌灭佛”之后,宋代还有72座,明时回升到104座,清末民初达到112座。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现存共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6所。

1982年11月份,国务院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7年5月份,国家旅游局审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5年4月份,国家旅游局正式通报了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山西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等9家5A级景区被警告。

位置境域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被名为五台。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除具有地域性的气候特征外, 还具有一些非地带性的、垂直地带性的气候特征表现。形成许多特殊的、区域性气候、气象特征。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腰风雪雷电,山下阳光灿烂,山顶碧空高云”等。也形成了极具观赏、开发的气象气候景观旅游资源。

大陆性气候的普遍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降水集中等显著性的特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平均海拔较高,所以整个旅游区,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都较同纬度低。如夏季月平均气温为9.8°,而近纬度的代县在夏季月平均气温是23°左右。冬季严寒、漫长的程度远远超于其它纬度的地区。严寒期达300~340天,峰顶有“千年雪”、“万年冰”。

由于山体高大,东南湿润气流顺势爬升,形成一定的地形雨,五台山的降雨量又比同纬度地区来说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600mm,多雨区在800mm以上,北台顶最高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000mm以上的水平。而周边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在500mm以下,最少的地区只有372mm。

自然资源五台山名胜风景区景观

类型多样的冰缘地貌以及地质地貌的多样性,促进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生物的种类多样化,其植被的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因而形成了十分罕见的自然美地带。区域内植物五百九十五种,种类繁多。金莲花、迎红杜鹃,被专家认定为中国独有。山中活动着众多的动物飞禽,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等

。昆虫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二十多种昆虫新种。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植被主要是以草地为主,由草原和灌丛构成,是优质的夏季牧场。还有多种颜色的黑曜石矿山,确定是多种颜色曜石,已经开采,且储量惊人 。有重大经济价值。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白塔

五台山塔院寺内的大白塔最初修建于元大德五年,是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而成的。塔院寺便是因此塔而得名。在历史上有相关记载,塔院寺与旁边的显通寺原为同一座寺庙,这里其实就是最初寺庙的塔院。明朝万历七年到十年,对寺院的殿宇进行了改建,让它和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因寺院中存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以及文殊菩萨的法塔,被佛教信徒奉为圣地。所以它便成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的标志。

五台山的塔院寺中的大白塔塔颈依旧粗壮,塔座和塔身相对瘦长,更显巍峨。大白塔通高五十六点四米。塔基为正方形,砖缝全用米浆、石灰搅拌砌筑。全塔各部粗细相间,造型优美。塔面为白色,形如藻瓶,塔盘、宝珠有铜饰品,塔上,风磨铜宝瓶高5米,覆盘两米多,悬铜铃,252个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悦耳。白塔中层,建塔殿3间,内有三大士铜像。

基座呈八角形,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八面,正面(也即南面)正对着大慈延寿宝殿的后墙,后墙上还有三个十分浅小的石洞,中间的石洞设有一小的半浮雕佛像,右边的石洞立有刻有双足迹象碑,而左边的石洞则摆放着当时康熙年间修缮塔的记事碑。佛教古书传说,释迦牟尼在临死之前将自己脚形印在石上,并对他的弟子说道:“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能见到这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僧玄奘到西域取经时把此足印拓下带到了大唐。唐太宗便下令把佛足刻于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壬午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奉在大白塔下。于是,这里就变成了众僧向往的宝地。甚至于来五台山参观游览的平平之辈也要凑热闹,顶礼膜拜,人多为求财消灾,而非修炼向善。

塔基四角建有四个小亭,在小亭的衬托下,使大白塔显得更加壮丽美观。环绕塔基造有可避风雨的长廊,大白塔的下层是个殿,俗称塔殿,殿内供奉着文殊、观世音等多尊佛像。大白塔的围廊里面还放着喇嘛寺庙内祈祷、诵经所不可缺少的法物──115个法轮,它被又称为转经筒。法轮呈园桶形,转动自如,在每一个法轮上都有“唵、嘛、呢、叭、咪、吽”六个梵文字,这叫做“六字真言”,也被叫做“六字大明咒”。

南禅寺大殿

是中国记录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置在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庄。始建年代并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宋、明、清时期经过多次修葺,1973年又进行了一次复原性的修整,恢复了最初浑朴豪放的面貌。

显通寺铜殿

铜殿高八点三米,宽四点七米,深四点五米,是明朝万历34年共耗用铜十万斤所铸成的。殿建平面见方,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八扇门,殿内的四壁之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

结束语: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著名的五台山,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小编会继续努力,给大家提供更多好看的景点。以上文章是(本人原创作品),望读者喜欢,给小编点点关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