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从观音哥哥到观音姐姐,浅谈观音菩萨的形象如何由男而女

发布时间:2024-01-12 11:45:57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从观音哥哥到观音姐姐,浅谈观音菩萨的形象如何由男而女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又译为 “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音声”,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后,国人为避其讳,简称为观音。如果真要做一个民意调查,比一比佛教诸尊中谁的知名度最高,那一定还是观音菩萨,恐怕连如来佛祖、阿弥陀佛、弥勒佛、地藏菩萨都难以望其项背。在佛教中,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并称西方极乐世界三圣,是西方教主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

观音菩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本愿,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人们遇到灾难和苦痛时,只要至诚诵念观世音菩,菩萨观其声音前往拯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曰:“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也就是说只要讼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便能解决尘世间所遇到的一切苦难,除此之外,观世音还能满二愿,即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进入中国,很快获得了僧侣阶层以及民众阶层的广泛认同,因为佛教广泛进入中国恰逢中国著名乱世,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是时时代黑暗,社会动荡,朝代更替频繁,战火频仍以至生灵涂炭。观世音救苦救难的能力满足了民众阶层渴望解决现实生活苦难的愿望。

隋代以前专门膜拜观音菩萨的现象并不多见。随着《法华经》在佛教徒中的影响逐渐扩大,尤其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从《法华经》独立出来,观音菩萨的声望日益提高,民间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崇拜程度远远超出了其他菩萨,甚至出现了 “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

原本,刚刚来到中国的观音菩萨是以男人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佛教经典《悲华经》中转轮王的第一太子即是观世音菩萨,太子当然是男儿身。《华严经》记载善财童子拜见观音时的情景, “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华严经》中的观音菩萨是勇猛丈夫形象。因此,在从魏晋南北朝到有随一代,早期的观世音塑像和历代著名画家的画作观音大多数男身大丈夫形象。

事实上,在佛教经典中观世音菩萨为了救度终生,慈航普度,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示现出诸多形象,被称为“观音三十三身”,根据《法华经》卷七《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种验化身,按照佛教像制的仪轨他是三十二变相,真身为男性,这里除去最初的佛身之外,其余三十二身皆为化身。”

唐代是观音菩萨女性化的关键期。武则天改唐为周时期,《宝雨经》中言:“实是菩萨,故现女身,为自在主。”《大云经》净光天女即是菩萨,以女身称王一方国土。当然《大云经》是编纂不过是为了武则天称帝做舆论准备。唐代观音女性化并不彻底,藏画中一些观音像姣好面容已经女性化,但是在嘴唇边仍留有八字胡或蝌蚪形胡髭。一直到宋代,观音像才基本定型为类似今天的成熟女性形象。

为什么观世音在印度本是男儿身,到中国却成了女身,这里面有什么奥秘?

不过,需要提出的是,古代印度与古代中国虽然都是男权至上的古代社会,但是古印度社会男权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妇女无论属于哪个种姓,都处于与首陀罗同样的地位,属于最低贱的一类公民。早期印度佛教不仅严禁女性入教,甚至将妇女与禽兽、魔鬼相提并论,认为三者都是佛徒修行学道的大敌和破坏者。所以,佛教中是绝不可能有女性菩萨的。那么观音信仰如何中国化,观音菩萨的形象如何由男而女的?

(一)与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的愿力相关

观音菩萨早于无量劫前就已经成就佛道,他是发愿倒驾慈航来人间普度合救助众生的,因此观世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大乘佛教在深入传播的汉过程中形成慈悲平等、普渡众生根本法门,这些佛法精神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强调关注民生积极入世、强调人性本善等思想元素,不谋而合。

其次,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深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阴阳互用,阴阳互根。男人比附于阳,而女人比附于阴。观世音菩萨慈航普度,大慈大悲,还会送子,所以中国人认为观音应该是阴性的。父亲尊严,母亲慈爱,母亲的天职便是生育庇护子女。佛教受到这一点的深刻影响,因此,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女性化了,观音菩萨被赋予 “慈母形象”。观音菩萨普度众生,恰如慈母疼爱自己的儿女一样;信众崇拜观音菩萨,就如孩子对母亲一般,既敬仰又渴望得到呵护。

(二)与中国多子多孙多福气的传统观念相关

中国有一句古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对不起祖宗的事情有三件,其中最大的罪过莫过于没有为祖宗留下子嗣后代。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提倡以孝治天下,故“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下,从国家层面来说,政府鼓励人口的繁衍,毕竟一个人口在就一份税收在;而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庭的壮大、宗族的繁衍,显然都需要强化生育能力

佛学强调禁欲和出家修行,这必然和中国人孝的观念发生冲突,为了能进一步弘扬佛法,佛学必须进一步中国化。《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有礼拜观音即能求男求女的说法,迎合中国世俗“多子多福”的思想。观音成为天下母亲顶礼膜拜、祈求早生贵子的主要神灵,因此唐代以后,观音菩萨造像的种类较多,其中送子观音形象在民间影响较大。观音菩萨的“送子”功能, “送子观音”会注定观音女性形象出现,所以赵克尧认为观音菩萨的“送子”之神职功能是其女性化的重要原因。

(三)与传统审美心理期盼相关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中国自原始时代以来便有对女神的崇拜,观音性别由男到女的改变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神信仰是一脉相承的。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深入人心,西王母和其他诸多女神也同样为人所熟知。

在佛教传说中,观音有三十三化身,同样可以化身为女性形象。达到佛界的观音菩萨,早已证成究竟平等性,性非男非女,可男可女。这样,来自印度的善男子被改造为彻彻底底的中国美女神。

(四) 与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有关

在中国古代美术中,女性从不做丰乳肥臀的刻画,即使是在以丰盈为美的唐代,对女性的刻画也只是表现其面部的圆润,而身段仍然是窈窕、婀娜多姿的。因此,观世音菩萨虽然被女性化了,但是她从来不是性感女神,而是中国传统美女,她身着洁白长裙,从容典雅,高贵而亲切。观世音菩萨在中国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最高评价,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其次,观音大慈大悲又能送子,这决定了她的信众更多是女性。宋明理学兴起后,中国人视男女大防如洪水猛兽。而中国的女性一般又把观音菩萨供奉在闺房之中,如果观音是形象依旧为男的,这似乎真的不太妥,因此观音形象的嬗变不得不说是中国人造神运动过程中女性出了大力气。

总之,大悲观音菩萨以种种权巧方便引度有情,菩萨是男是女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无比感恩观音菩萨的大悲精神,学习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品格,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众苦,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