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治退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忍进波罗蜜多。退还因者,谓处生死有情,违犯所生众苦,及于长时善品加行所生疲怠。
发了菩提心以后,这菩提心刚开始我们很生疏,因为我们以前都是用欲望来带动修行。我为什么愿意努力地去修行呢?因为我可以通过修行,让我享受五欲的快乐。以前是欲望来带动,现在发了菩提心,变成无所求,因为所有的欲望被无分别智给破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佛的愿力、往生的愿力。这种愿力对我们来说,操作起来还比较生疏,很容易在顺逆的因缘当中被破坏。所以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你要在保护菩提心的过程当中,加修忍辱跟精进。
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以前修无分别智这个空性智慧的时候,是离一切相的。当我们跟相状离开时,所有因缘也就离开了。所以,回到空性的时候,你是风平浪静的,一念不生的,没有好也没有坏,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就是那一念的寂静法喜而已。但是当你修菩提心,开始从空出假,开始面对人群的时候,诸位
!一旦你接触众生,那就是接触你的因缘。因缘就有好坏的问题了,就是个对立的事情。有些人跟你结了善缘,有些人结了恶缘。当然结善缘的人会赞叹你、鼓励你。但是如果过去生跟你结恶缘的人,看到你这样发菩提心,他毁谤你、刺激你。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忍辱波罗蜜!就是说“谓处生死有情,违犯所生众苦”。有些众生跟你生生世世结恶缘的,他看到你发了菩提心就来破坏你了。这时你应该安忍不动,你要修忍辱波罗蜜。当然,这个忍辱波罗蜜不是强忍。在佛陀的教法里面,你要修自他平等。佛陀在对治瞋心这一块,他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消除对立。你永远都不要跟众生站在对立面,永远不要!就是说,当众生来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思惟:其实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想要离苦得乐而已。他这样的心情没有错,他站在他的角度,想保护自己,所以他释放一种负面的身口意。如果我今天是他的话,我是一个生死凡夫,我也会跟他一样做出同样的举动,因为离苦得乐的心情每一个人都有。从同理心态来看,其实我们也没有比他好多少,只是个人的角色定位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如此地思惟,我们就可以成功地把人跟人之间的对立给消灭掉了。在一个家庭,做先生有先生的立场,做太太有太太的立场,做子女的也有他的定位。所以,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想保护自己。但如果我们今天站在他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情,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就很正常,因为他想离苦得乐,如此而已。所以,我们通过这种同理心的思考,可以慢慢地调伏自己,不跟他站在对立面。这个就是修习忍辱波罗蜜。
第二个,就是在长时间的善品——就是解行的功课——当中产生了疲倦。前面是面对逆境的修学,安忍不动。但是顺境时也要小心,因为你顺境时会产生得少为足,就会懈怠。所以菩萨要以精进的心来激励自己:我们要走的路还非常远,我们离佛菩萨的功德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我们应该要鼓励自己不断地进步。
所以,当我们生起菩提心以后,面对顺逆的因缘:逆境,采取保守的忍辱波罗蜜;顺境,我们应该要多用精进波罗蜜,抓紧这个美好的暇满人身,好好地积功累德。
这个是对治退还。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