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僧尼的滋味

发布时间:2024-04-17 01:37:51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僧尼的滋味

僧尼的滋味

僧,包括僧和尼,即男众和女众出家人。僧尼有什么滋味呢?未真正出家按佛陀教诫去行持的人不名真佛子,亦不能感受到佛法的甚深妙更味,感受不到僧尼的妙不味!信你就来个短期出家,七天、一年亲身感受一下僧尼的味道吧!因僧尼的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保您偿到此妙味终身难忘、留恋忘返、心旷如野、视一切众生皆慈悲平等。

就拿我们每周五晚修三归依来说吧!这一次又如往常坐在大雄宝殿,面对佛陀金身,聆听法师代佛说法。我等诚心且齐心祈求佛陀加持众生开大智慧、离苦得乐。端身正坐的我未有一丝杂念,随着大众齐声妙韵声呼喊着:“南无佛陀耶…”心中观想,我等凡夫众生如此愚痴无智,生活中一些繁琐小事便生起烦恼,习气难断,…尚不能自利,如何利他?何时才能大彻大悟,不再随习气沉轮苦海。甚至有些人还不肯回头。想到这些生起极大的忏悔之心,又随着法师的开示指点,观想我们所有人都在无近的大海中漂泊,用这生死一念时的诚恳切祈求佛陀加持我等开大智慧,置身于坐世苦海自救、救他…此时的我像惊恐中的孩子喊着妈妈。一样发自肺腑的求救呐喊。这是我已是泪流满面;仿佛慈悲的佛陀就在我们眼前他的智慧之光照到我们每一位众生身上,一切恶法从脚底流出流入大地;一切善法从顶门注入充满全身,顿时由悲转为喜、于其说喜,不如说是轻安祥和。接着像沉睡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安祥自在…这种滋味是可以言传的吗?这正所谓出家人时时不忘众生;众生时时在我心呀!

僧乃是和合众之意。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其中的感受如果是在佛世时是很易偿到的,如身和同住;即来自五湖四海的僧人住在一起非常和合,既使偶尔会发生不悦的小事,经有德之僧人互相1劝后,大家也会云消雾散了,决不会像俗人一样斤斤计较、嫉妒残害。很快又如同手足般快乐地修学佛法了。这是甜味吗?

说起僧尼的持戒之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男众250条,女众348条清规戒律,是佛陀随众生根基随犯而制的。就拿僧尼“过午不食”这条小戒来说吧!

记得刚出家时,寺庙的师父们都过午,我也不好意去吃饭,只好饿着肚子眼睁睁地看着小居士们把香喷喷的炒饭大口大口吃光:心里那滋味是酸是涩还是搀。。。

。。。后来听师爷给我们讲僧尼过午的原因是因为下午和晚上,饿鬼和非人等众生因业报吃不到东西,听见或看见别人吃东西,它们便生起吃的欲望,但因业报,故吃不到或即使吃到了,美味在嘴里也变成火炭,或是咽喉如针缝之细,不能下咽。。。。。。因此出家人为了悲悯它们少一些痛苦,宁愿自己下午不去吃东西。当然不懂的人会觉得我们很傻,但无论这是真是假,都体现了僧尼的背信之范围。这是过午得一个原因;另外是因想到身虽出家,却为了道,吃信施供养等无福消受。

所谓“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已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是良药,为疗形枯,方受此食”。此偈是僧尼每餐前必念的。意思是想我们吃的用的来之不易,都是信众辛苦汗水换来的,又虔诚供养到寺院内,再思量自己作为出家人,没有尘世的喧器,没有家的束缚。潇洒自在,心无挂碍,有如此好的条件,却又有多少德行,多少智慧去自利利他呢?更岂敢谈有修行。故要时时警惕,朝参晚礼常将生死挂心头,晨钟暮鼓莫把时光空错过。谨防三业,万不可贪图一时之美,一时之甜味孰不知人间美味也好,粗茶淡饭也罢都只是让我们维持生命不断的良药呀!

僧尼的滋味——不苦不乐不甜也不辣;而是中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