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净土法门法师:四念处、大手印、观心法门,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3-12-26 01:38:24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净土法门法师:四念处、大手印、观心法门,有何不同?

问:小乘的四念处,大乘的禅及密教的大手印,结论观心法门,不知有何不同?如何得以截长补短,相辅相成否?」

答:宗派用的名词术语不相同,用的方法不相同,但它的目标、方向、精神、义趣是相同。「四念处」是属於禅,我们要清楚什么是禅,《坛经》解释得很清楚,六祖说:「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坐。」坐禅,内不动心叫坐,外不著相叫禅,祖师的话是从佛法里面演变过来的,我们知道能大师是从《金刚经》开悟的,《金刚经》末后世尊教导须菩提「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就是坐,所以祖师的话与经里面的话是一个意思。用现在的话说,禅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无论是顺境、逆境,决不受它动摇,决不受它干扰,这是禅。永远保持著清净心,决定不生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定,这也叫坐,坐就是定的意思。这些法门是可以相辅相成,但是修行一定要一门深入,不能三门一起修,那个很难,因为一门里面具足一切门。所以我们修学一定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适合我们现前的状况,适合我们的工作,适合我们的程度,选择这样的法门修学就容易成就。

问:「四年前某天早晨上班,突然身心内外一片空,实在连空的感觉也没有,从停车到办公室的电梯口,原来要走五分钟,似乎是一秒钟就到了,虽然五官功能照常,但丝毫不觉知,到电梯口才醒过来,其实那天失去知觉时才正式醒,这到底是什么现象?请开示。」

答:这个现象是你修学感应之处,也可以说功夫得力的现象。这个境界佛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这个境界现前不要放在心上就是好境界,放在心上就会变成魔境界。这个境界对修行人来说,这是透了一个消息给你,让我们知道佛经所说的不是虚妄的。如何才能契入这个境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的时候,而多半是在心地很清净,妄念不起的时候,这个境界现前了。

他说到电梯口就醒过来,醒过来妄念又起来了,妄念起来了,这个境界就没有了。他这里说得不错,他平常从停车场到电梯口要五分钟,这个时候好像似乎只有一秒钟,这正是说明佛在经上讲的,自性里面没有时间、空间,时间跟空间都不是真的。

不少同修都念过《百法明门论》,「时分」是讲时间,「方分」是讲空间,都是不相应行法。什么是「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事实。在这个境界里面可以证明,所以见性之后时间、空间就没有了,成了一片,佛法称为「一真法界」。由此可知,六道、十法界有时间、空间的概念,一真法界没有时空的概念。这个境界佛在《华严经》称为「不思议解脱境界」,「解」是解开、解除,解除什么?解除妄想分别执著;「脱」是脱离六道、十法界,这个境界就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所证得的一真法界。

此地是说,一种是你的功夫,一种是你的缘分。过去生中修行的功德,这个地方缘成熟了,条件具足了,很短的时间这个境界现前,让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了,这是好境界,但是决定不能执著。从这个境界我们能够肯定,大乘经里面所说的诸佛境界是真实不虚的。

问:「实施观心法门后,杂念妄想不多,比较常能保持空念和无念的状态。唯古德有云: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到起不起时是烦恼,有念与无念似乎相违,究竟如何才好?大概只要不执著皆可。又何谓天魔、阴魔、烦恼魔?请开示。」

答:这些「魔」的名称、含义,《楞严经》讲得很清楚,一般佛学辞典里面这些名相也都能找得到,我在此地不多解释。这个境界,你讲得没错,只要不执著,这是佛在《楞严经》说的,无论什么是境界现前决定不要执著,《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想到这一句话。

不过,念佛法门与其他法门不相同

。离妄想执著实在不容易,这话说得容易,但做起来太难了。净宗对於初学的人,《弥陀经》教导我们「执持名号」,我们要往生凡圣同居土,其他的都不要执著,专门执著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是好办法。教我们什么都不执著很难,教我们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其他的执著换掉,我们还是执著,执著阿弥陀佛,别的不执著了,这个容易多了。这个法门叫易行道,教我们要执持、要保持,一直到临命终时,还执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阿弥陀佛果然来接引,你就跟他去了,到了极乐世界再离一切执著,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取得西方净土。所以这是易行道,稳当可靠而且快速,往生极乐世界成功的果位是想像不到的,超越了其他法门的成就。正因为如此,许许多多诸佛如来都是念佛成佛的,所以十方世界的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都赞叹,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问:「我已经很能接受无我、无常,以及『一切唯心,万法为识』的观点。但总觉得内心深处仍有一个模模糊糊、似有似无的『我』在。无论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或在修行之时,都有这个『我』在作主,究竟何故?如何才能真正无我?请开示。」

答:你的话说得很正确,一点都不假,你真正做到无我、无常,你就不会来问问题了。你来问问题,谁问的?「我」问的。由此可知,无我很难。真正做到无我,最低的程度,你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你不会在轮回里面,超越六道了。实在讲,超越六道是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藏教佛、通教佛,这四圣法界是不是真的无我?没有。他决定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佛经说:「我执虽亡,法执犹存」,我执破了,还有法执。试问问,谁执著法执?「我」!不过他的我执非常的微细,不像我们是很粗的观念。果然法执也断了,我、法二执都断了,无明破一品,超越十法界了,这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萨,这才到真正无我。

所以到真正无我,他用的是真心,决定不是妄心,他的智慧开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如果我们对於一切法还有障碍不能明了,自己要晓得,为什么不明了?无明,我们完全被无明覆盖了。所以对於世出世法虽然认真的研究探索,往往还会产生错误的见解,误解诸法真实义、曲解诸法真实义往往有之。

要避免这些歧途、叉路,歧途叉路很危险,不知道将来自己要走到哪里,因此佛、古圣先贤都这样教导我们,求学、求道都要亲近明师,没有真正善知识指引是非常的困难。我们自己有一点悟性,那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这一生没有好的因缘,没有好的善知识与修学环境,走错路就非常可惜。过去生中有这么好的因缘,也有这么好的悟性,这一生遇到善知识,这个路子走对了,就容易开悟。我们纵然开悟也不能忘记念佛,对於念佛法门一定要认真去研究、去认识,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以高度的善根福德因缘、高度的悟性修学念佛法门,往生的品位就高,超出其他法门太多太多了,所以一定要珍惜净土法门。如果要真正了解无我的道理与境界,佛在《大般若经》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可以从这里下手。

问:「通常将起贪瞋之时,反观此心便能不起,可知观心法门也颇殊胜。唯其遇到烦恼太强之时,虽然用心观照也无法消除,此时辅以念佛法门,将注意力移至佛号或许有用。如果观心与念佛都无法消灭强烈的烦恼之时,则如何对治?请开示。」

答:贪瞋痴慢是烦恼习气,它起来的时候,这个幅度不大,用观心、用念佛都能够降伏,也就是都能把它化解。如果这个烦恼太强烈,观照没有办法息灭它,念佛也无济於事,这时该怎么办?这就是证明自己观照的功夫不够,念佛的功夫也不得力,这两样如果有一样功夫得力,烦恼决定能够降伏。这不是功夫不得力,而是功夫还不够,所以要加深功夫,这个很重要。一般讲,在这个时候生惭愧心,忏除业障。要用什么方法忏除?还是用观照、用念佛,这两种方法任何一种都行,两种合在一起用也行。

世尊教导我们念佛,《十六观经》就是观想与念佛合起来用。这十六种观法,「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观。十六种方法你会用一种就行,两种、三种合起来用也行,你若是十六种统统合起来用,你要有很大的本事才行,一般人决定做不到。两、三种合起来用还有可能,太多了,恐怕自己佛也念不好,观也观不成,那就错了。所以无论是理论、方法,都讲求「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功夫才能得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学佛答问,(第十三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