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
问:请问在家人见到年老,甚至于需要协助的法师,可以扶着法师的手吗?有些同修说,无论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可以触摸到法师的身体,请老法师开示。
答:小乘决定不可以,大乘可以。小乘,像泰国,纵然他病危,女子都不能碰。为什么?他凡心没有脱,怕他动念,他一动念头他就堕落了。大乘教里面,大乘是修菩萨,所以在戒律精神上不一样。小乘的戒,论事不论心;大乘戒,论心不论事,大乘戒比小乘戒难持。譬如说像不杀生,小乘戒里面,确实没有去杀害众生,但是心里起个念头,“讨厌他,我希望他死”,不犯戒,不破戒;在大乘戒就不行。大乘戒,你把那个众生杀掉了,可是你没有念头杀他,也没有犯戒
。可是大乘戒里头,你动个念头“我要想害他”,你就犯了杀戒,大乘戒比小乘戒难。我们现在出家人到底是大乘是小乘?我看一乘也不成。为什么?弟子规、十善业道没做到!今天我们这些出家人就像智者大师所说的,六即佛里头的“名字即佛”,有名无实,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所以出家人不学怎么行?从前出家难,很不容易,要经过考试,这个考试制度是顺治皇帝废弃的。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很多次提到这桩事情,感到非常遗憾,这使佛门的出家人素质一落千丈。在从前要经过国家考试,最后要经过皇帝认同,“你的德行、你的学问可以做我的老师”。所以出家人是帝王师!他同意了才发度牒给你,度牒就是证书,你拿到度牒才可以出家。你没有度牒,哪个寺庙里头帮你剃度,犯法的。所以这个制度是个好制度,现在制度已经废了差不多四百多年,废除了。现在什么人都可以出家,我们佛教形象给社会造成负面形象,这是个主要因素。我们既然发心出家,就要好好认真学,一定不能够辜负释迦牟尼佛。
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跟谁学?跟释迦牟尼佛学,这个就对了。我学佛,那时候没出家,刚刚接触佛法,缘分很好,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叫我看的第一部书是《释迦谱》、《释迦方志》,这两种书都没有单行本,《大藏经》里面有。我们那个时候学习,到寺庙里把经借来抄,《大藏经》不准带出去的,在寺庙里面抄,每个星期天去抄,去抄这个书。你要学佛,首先要对释迦牟尼佛要认识,要了解,然后你才真正尊敬他,佩服他,他真的是舍己为人,那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向他学习。
你看他自己示现成道之后,就从事于教学,所以从释迦一生行持上来看,我常常讲,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跟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教学实在讲是被逼不得已,夫子一生周游列国就是想求个一官半职,想别的人能够用他,他做个宰相,做个大臣,好施展他的抱负。周游列国那么多年,没有人敢用他,不得已才回到家乡教学。回到家乡六十八岁,他七十三岁过世的,所以夫子教学只教了五年,五年成为万世师表,孔子连作梦也没想到。他真的要是做官了,他在中国历史上顶多像周公、管仲、诸葛亮这样的身份,不会称为万世师表。所以我说他是没想到的,后世这么多人尊敬他,他没想到,要想到就不要周游列国,早点教学。
可是释迦牟尼佛就很聪明,三十岁,你看王位他舍弃了,荣华富贵他舍弃了,他就搞现在的话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他教了四十九年,孔子教五年,佛教了四十九年,成就的学生,当然没有一个人能跟释迦牟尼佛相比。孔夫子入门的弟子,真正得法的弟子,七十二个人;释迦牟尼佛我们在经上常常看见的,都是得道证阿罗汉果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菩萨众还不算,还没有包括在里头,这是讲证阿罗汉果的,有成就的。我们在基督教里面看到,耶稣真正算是他的入室弟子,得道门徒十二个人。哪一个宗教里头都是教学,但是成就可以说最辉煌的,时间最长,成就人最多的,没有超过释迦牟尼佛的。
在中国历史上,一生搞教育工作的人很多,没有一个人能够跟孔子相比。孔子教学时间不长,成就的人多,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七十二个有成就的,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我们无论在家、出家,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求生西方净土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我们尊崇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认真努力修这个法门。修这个法门是最大的福报,你这一生真的成佛了,就是证到最高的果位。凡夫一生证这么高的果位,你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皆做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圆教七地以上,这个地位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格外的珍惜。
但是基础的教育一定做好,你才能往生,基础教育没有做好的话,对往生就没有把握了,这个基础一定是奠定在“净业三福”上。净业三福是我们最高指导的原则,三条十一句,每句四个字,总共四十四个字,这是我们修学,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要以这个为基础。这个基础头一条就是落实在十善业道、弟子规上,你没有第一条就不会有第二条,没有第二条哪里会有第三条,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在家女同修对法师帮助的情况之下,一个在他有重病,需要扶持的时候,另外是年龄衰老,八、九十的老法师,没有问题。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