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
社会不断进步,日子越过越好,但很多人不以为然,开始对细枝末节不满、挑剔甚至指责起来
。明明衣食无忧,却每天嚷嚷着吃不香、睡不好;去医院看病,不四处托关系就觉得医生会敷衍了事、乱开药;赚钱比别人少,就觉得自己人生失败、一无是处……这些悲观情绪已成为不少人的心理常态,它更像一种传染病,害自身也误导他人。悲观情绪席卷全球
英国舆观调查公司网曾对17个国家和地区做过一项调查,询问“这个世界总体而言是变好了还是坏了”,统计结果显示,法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中,超半数人持悲观态度;最悲观的当属法国人,81%认为世界“变坏了”,仅3%的人持乐观态度;相较而言,中国人的满意度最高,41%的人认为“变好了”,只有33%的人认为“变坏了”。
纵观全球新闻,天灾人祸、爆炸枪击、传染病肆虐几乎每天都会占据头条位置,让人难免忧心忡忡。世界果真如此糟糕吗?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在《从数据中看:世界在变得更糟,还是更好?》中指出:2017年,世界上发生了12场战争冲突,10%的人口处于极度贫困,全球有1万多枚核武器,看似很糟糕,但在距今不算远的30年前,世界发生了23场战争冲突,37%的人口处于极端贫困状态,还有超过6万枚核武器;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预期寿命仅有30岁,如今已升至70岁,发达地区甚至超过80岁;17世纪之前,只有不到15%的欧洲人可以读书写字,如今全球25岁以下人口中超过90%能读写,并且越来越多;此外,由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球道路事故死亡率降低96%,飞机失事率降低99%,工作意外死亡率降低95%,自然灾害死亡率降低89%……总体而言,人类正朝更健康、更富裕、更智慧、更安全、更幸福的方向迈进。
即便如此,新闻报道却越来越悲观,渐渐让这种情绪席卷全球。负能量越来越吸人眼球,积极的言论不被关注,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甚至变成被嘲讽的对象:胸怀大志被耻笑为“白日做梦”,爱国情怀被质疑为“装模作样”,路见不平被攻击“你算老几”……似乎只有颓废、牢骚、自私和功利才可以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由天性和社会风气导致
近日,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项心理学研究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哈佛大学做了一系列试验,例如研究者展示了800张数字合成的人脸图像,让参试者判是否具有威胁性。结果发现,如果将威胁度较高的人脸图像去掉,原本被判断为“无威胁”的图像也会被划进了“有威胁”的范畴。研究者将这种认知偏差现象称作“普遍度引起的概念变化”。也就是说,“问题”始终解决不掉,不是因为麻烦越来越多,而是由于人们不断拓宽“问题”的范围。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系主任迟毓凯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问题”始终存在,只不过类型发生了变化。很多老人对过去的苦日子津津乐道,并不是真的向往那时的生活,而是由于人类有记忆选择性,会美化过去的烦恼和遭遇,期待未来的美好,却对眼下的幸福视而不见。
“幸福感会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增加,但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感的上升速度便不成正比了。”迟毓凯说,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发达国家居民生活得好,却认为世界越来越糟的原因。我国近年来经济超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进步,幸福感提升很快,但也存在“精神生活跟不上时代脚步”的问题。当人们满足温饱等基本生理需求之后,心理需求会逐渐增加,欲望越来越多,甚至产生强烈的不满足感,让部分人变得态度消极。
迟毓凯强调,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时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天性带有悲观偏见,受时间、空间限制,容易忽略缓慢发生的进步,更倾向于关注负面事物。部分媒体受这一现象影响,喜欢报道血腥、暴力等负面新闻,甚至为博眼球不惜“造假新闻”。“尤其在互联网发达的现状下,负面信息会被无限放大。现实生活中,人们排泄负面情绪的渠道较少,网上可以匿名发言,便于发泄,但网络就像一个‘回音室’,不仅聚集负能量,还会带来‘整个世界都糟糕’的假象。”这些社会风气都会造成负面情绪的蔓延。
不做负面情绪的奴隶
悲观情绪并非一无是处,略微悲观的态度能激发人的认知,鼓励人们谨慎生活,更关注健康和安全,也更坦然接受失败。但极度悲观会危害健康,临床研究显示,那些悲观厌世的患者更不愿意配合医生治疗,睡眠质量和身体恢复力较差。人如果长时间被负面情绪包围,容易产生“性本恶”想法,变得紧张、猜疑、焦躁,影响人际关系。当一个群体、一个民族都陷于负面情绪,很容易走向极端,对整个社会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迟毓凯建议,一方面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并接纳负面情绪,“人生总有不如意,要学会带着不开心的事生活,能解决的问题就尽力解决,解决不了的也不强求。保持平和心态,既不过忧,也不过喜。”另一方面,面对社会上负面情绪的猛烈攻势,我们不能束手就擒,应学会甄别信息,不过度追求猎奇信息,主动踢开负面新闻,让阳光照进心灵。积极的情绪也能“传染”,因此要多跟乐观的人交往,去发现身边的善和美。当发觉自己受到不良影响时要学会调节,通过转移注意力、合理发泄等控制情绪。
迟毓凯强调,情绪调节不是靠简单地想一想就可以做到的,一定要行动起来,利用身体变化带动情绪感受。可尝试做些自己擅长、感兴趣的事,人开心起来烦恼自然就少了,也可以和亲友一起到户外运动、游玩,痛快地出一身汗,看看沿途的美景,人就会不知不觉轻松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