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心就住当下的境界上:如意的环境,他就快乐;不如意的环境,就会痛苦。
这种人的心是被环境所系缚的,因此是被阿赖耶识牵着走,生命也就很难突破。他昨天是什么样子,今天会同样如此;前生是什么样子,今生也亦复如是,这就是心随境转、活在过去。
第二种、生命的创造者。他能够透过智慧的观察来面对整个因缘所生法。这种智慧的观察,从本经来说有两种内涵:
首先,观察生命真妄的问题。我们的心有真实跟虚妄这两种差别。它们其实是同一个心、同一念心,但是你的心向外攀缘就是虚妄,不管你攀缘的是善法还是恶法,你的心就是有所住的
。事实上,我们本来的面目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是我们自己不断打妄想捏造出来的。因此只要是生灭心、虚妄心,那么仁者心中,必有一物,心中一定有一个相状,否则生命不可能会有障碍的,也就是说你有障碍,表示你心中一定有相状: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此重点就是要破妄显真,把心中那个相状拿掉,还它本来面目。
所以《楞严经》就是先求返妄归真、再求断恶修善,这叫称性起修;先求安住、再求调伏,这时候你的生命才能够产生真实的改变mdash;mdash;突破过去、创造未来。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