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金陆村大岭岗山脚下,有一座老鸦山,其实这山只是十几米高的大土堆,当时也没有什么名字,只是这里长着两棵非常茂盛的樟树,旁边住着一个姓杨的寡妇。杨寡妇出生在温州,父亲是一个江湖郎中,从小会一点医术;亡夫是有名的讼师,在官司场中见钱眼开,以致结怨甚多,遭仇家谋害。从此,杨寡妇一心行善积德,要为死去的丈夫化解冤孽;并请人在屋里塑了一尊菩萨,天天吃素念佛,还常为左邻右舍看病送药,从来不收一文钱。后来,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杨寡妇要想收钱也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她想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在菩萨面前放了一个木箱,写上“心诚则灵随意乐助”八个字,并定下一个规矩,凡来看病的人必须先到佛堂拜菩萨捐钱。这样,虽然表面上看病给药不收分文,但实际上孝敬菩萨的钱要超过医药费了。
几年后,杨寡妇着实挣了不少钱财,她把原来的房屋改建为一座四合大院,还在附近买了十几亩田地,雇了一个长工。之后,她又开始留心为社会做些善事:凡有乞求讨饭的到来,可在她家饱吃一顿,还可以留宿过夜,附近有贫苦人家,她常去送衣送粮。这样一来,杨寡妇乐善好施的名声在四面八方传开,大家称她为“好心婆婆”。知府老爷对她的善义之举非常赞赏,亲手写了“行善积德”四个大字,制了一块牌匾,挂在四合院的正堂,“好心婆婆”的美名在十里八乡被传得沸沸扬扬。
有一天傍晚,四合院前来了一个脏兮兮的乞丐,要求住宿吃饭,长工见他肮脏得实在不成样子,也不敢擅自做主,就去请示主人,“好心婆婆”笑着说:“既然是讨饭的可怜人,就留下吧!”谁知那乞丐饱餐以后,偷偷地溜进了佛堂,将一个小盆子递到“好心婆婆”的手里,好心婆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珠,她惊奇地问:“你一个穷讨饭,哪里来的宝贝?”乞丐回答说:“我本出身城里富贾,家遭灾难,又有人暗中追杀,才不得不带此价值连城的传家之宝流落江湖,我怕这里不安全,请老人家暂将此物保管一夜。”
“好心婆婆”满口答应,就将宝珠小心地收藏起来。第二天一早,乞丐向她讨还宝珠,“好心婆婆”却突然翻脸,矢口否认,还破口大骂:“你这个叫花子,我给你吃饭、宿夜,不感恩道谢也就算了,反倒有意诈讹,休想!”她命长工将乞丐赶出门外。那乞丐哭哭啼啼,死活不肯离去。长工见他可怜,就将自己刚领到的工铀,塞到他的手里,乞丐非常感激,从怀中摸出一只白色的布袋,送给长工,并对他说:“里面是一把折扇,你心烦意乱的时候,拿出来扇几扇,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应,若想复原,可将白布袋挂在头颈。”
当天夜里,长工在天井里乘凉,一方面天热蚊子多,一方面正为身无分文发愁,心里十分烦恼,就拿出乞丐留下的白布袋,取出扇子,轻轻地扇了几下,霎时清风四起,自己的身子也身不自主地飘了起来,飘呀飘呀,一直飘到半空,吓得他不知怎么才好,慌乱中猛想起乞丐的话,就将白布袋挂上头颈,眼睛一闭,就“扑”的一声落在四合院的天井里,依然平平稳稳地坐在原来的竹椅上。
第二天,长工就把昨晚发生的事向“好心婆婆”说了。“好心婆婆”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你不是佛门信徒,没有上天的福气,我吃素念佛、行善积德,如果能上天庭,说不是玉皇大帝还封我神仙呢!”
于是,她马上向长工要了白布袋,取出扇子用力猛扇,一阵狂风把她卷上天空,当她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到了灵霄宝殿,她正想进去,准备向玉帝讨个封号,忽然,那个肮脏的乞丐出现在她的面前。原来乞丐不是别人,正是玉帝驾前的太白金星,因他得知人间有个“好心婆婆”,所以化为乞丐前来一试,通过宝珠的诱惑,这才证实“好心婆婆”原来是“一手捏香,一手捏枪”的恶人,就决定加以惩罚
。“好心婆婆”知道事情不妙,做贼心虚,扭头就跑,太白金星紧追不放。“好心婆婆”忙把白布袋挂上头颈,想回到原地,太白金星用手指一点,“好心婆婆”倒地打滚,立刻变为一只白头颈老鸦(即乌鸦)。不久,这只白头颈老鸦出现在四合院前的大樟树上,对着大院“噢噢”(懊悔的意思)直叫,叫得附近人们心神不宁,大家都说:“老鸦当头叫,有祸躲弗过。”果然不出三天,四合院被大火烧光,面善心毒的杨寡妇得到应有的报应,而善良勤劳的长工却事事顺利,年年好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以后,人们就把一带取名为老鸦山,至今老鸦山虽然早已绝迹,但这个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传说尚在民间流传。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