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宝的本体
具智慧及解脱的功德,是僧众的本体。
1. 小乘:声闻缘觉的四果位,依次现见自性,称为智慧;不同程度的解脱所断,称为解脱。
2. 大乘:菩萨从见道始,现见法性,证悟真谛,称为智慧。解脱,指从现见法性的初地至十地间,能不同程度地解脱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
(二)僧众的分类
分为小乘僧众——声闻和缘觉,以及大乘僧众——菩萨和持明,每种僧众又分为凡夫僧众和圣者僧众。圣者僧众,又分为共同僧众——声闻、缘觉、菩萨,和不共僧众——持明僧众。
1 小乘僧众
(1)声闻凡夫僧众:以出离心为本体,受别解脱戒后,守持清净戒律,修习禅定、增长智慧,直到见谛前,安住在加行道、资粮道的修行者,称为小乘的凡夫僧众。
(2)声闻圣者僧众:证得四种果位的圣者。预流圣者,在苦集灭道四谛的差别基上,以无常等十六行相的差别法而见谛。一来圣者,未完全断除欲界九品的烦恼,仍需在欲界中受生一次。不来圣者,已无余断除欲界烦恼,不需再来欲界受生。阿罗汉,已无余摧毁三界烦恼敌,又分为有余阿罗汉和无余阿罗汉两种。
(3)缘觉僧众:缘觉一开始学道时,就像声闻,以出离心摄持而受别解脱戒,受持清净的戒律,直到见谛前,在一百大劫之中修行禅定,在最后有者时,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并发四种愿:一愿,投生在没有佛陀现世的空刹里;二愿,在没有上师的情况下,自证菩提;三愿,不以语言音声说法;四愿,以身体神变令所化众生增长福德。
而因愿力之故,他们转生到没有佛陀和声闻的刹土。这时,他们具足少许相好庄严,且不喜在家,渴求寂静处。在寂静处时,依靠俱生所得智慧,知道用尸陀林的粪扫衣做成三法衣,穿戴于身
。后观察尸骨形成,透过观察十二缘起——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了解到有了“无明”就会有“行”,有“行”就会生“识”;以此次第推知,有前因,就会产生后果,而形成轮回流转。且又逆向观察,“老死”要如何灭止?是因“生”灭而灭,“生”则因“有”灭而灭,以此逆向次第观察,直到“无明”灭,从而解脱。通过观修顺次和逆次的十二缘起,以此智慧,认识到顺次、逆次的法性。从而与声闻圣僧一样,依靠相同的基础四禅,利根者不需道友助伴,会像独角犀离群索居;而需道友助伴的钝根者,就会众多群居。
缘觉,也包括有余阿罗汉和无余阿罗汉。
2 大乘菩萨僧众
菩萨僧众,也有凡夫僧众与圣者僧众:
(1)凡夫僧众:发大乘的菩提心,希望一切有情都能证得佛果,进而为了一切众生,受持甚深见派——龙树菩萨传承,或广大行派——无着菩萨传承,两派中任何一种的菩萨戒。并守持自宗的清净戒律,修学六度所摄的圆满、成熟、修行法门,以此而住于资粮道、加行道、胜解行地的凡夫,是菩萨凡夫僧众。
(2)圣者僧众:现量见到法性的是圣僧,即一地至十地菩萨。
从一地见道开始,现见法无我,断除了见断的所有遍计执着。之后,从二地至十地,对于在见道时的入定境界,继续护持和串习,次第断除了修断的所有俱生执着。在一地时,会获得十二种“百数”的功德。比如,能亲见百尊佛陀,成熟一百个有情,前往一百个刹土,光照一百个刹土,以神变能震动一百个刹土,获得禅定百门,显示一百个自身,每一身体也都幻现百数眷属等等。
之后,从二地到十地之间,因为证悟境界逐步提升,功德也成倍数增长。在二地时,会有十二种“千数”的功德;三地时,有十二种“万数”的功德,以此类推,之后十二种“十万数”的功德不断增加,直到不可言说等同微尘数的功德之间,菩萨能成熟如海的众生,修行如海的刹土,令如海的佛陀生欢喜心,以此圆满如海的福慧二资粮。所以,大乘僧宝的功德,是无法说明解释,不可思议的。
总之,让众生愉悦,令诸佛欢喜而不厌烦,趋入如海的福慧二资粮之门,获得不可估量的禅定,以不可思议的功德作为庄严,就是菩萨圣者僧众。
3 持明内僧众
密宗的持明内僧众,分为事续、行续、瑜伽续和无上瑜伽续。以宁玛派而言,无上瑜伽续分为三种: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
进入密宗的标准,是能成熟的灌顶,称为入门或誓言。接受密宗四续部的灌顶后,以各续部自道的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就是能成熟。之后,实修四续部的教授,最后出现种种验相。故,修持密宗者,在成就前,称为持明内僧众的凡夫僧众;在证得成就相后,称为持明内僧众的圣僧。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