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下面这段,「不著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不著者,不贪著也」,一般讲不执著,进一步说,不但不执著,分别心也没有。为什么不分别?全是自性所现的,意识所变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自然就不著了。「色等」,就是下面讲的声香味触法,「六尘也」。尘是形容词,什么意思?染污,尘垢是染污,这六样东西都是染污的。色,染污你的见性,六根根性被染污了;声,染污你的闻性;香,染污你的鼻的根性,鼻根性;味,染污你的舌根性;触,染污你的身的根性;法,染污你的意根性。六根的根性被染污,那么六根根性就迷了,迷而不觉,这称你作凡夫。如果六根根性没有被染污,那你是菩萨。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讲,菩萨舍识用根,菩萨不用六识,为什么?六识是迷,转六识为六根的根性。我们凡夫见色,马上就分别执著,那是什么?分别第六意识,执著末那识,末那识里有贪瞋痴慢疑,就跟著起来。菩萨不用六识,用什么?用六根的根性,根性是什么样子?根性是清净平等觉。菩萨用见性见色,那不是色尘,是见色性,明心见性;用耳根闻,闻性闻,用耳根是闻性闻,闻声性。这六根这样一交替,六根全是见性了,见性成佛。所以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大声疾呼,学《楞严经》的要懂得舍识用根,他话讲得没错,楞严会上佛是这么说的。可是自古以来,这些注《楞严经》的大德们都没有说这个话,而是用天台智者大师的止观来解释《楞严》。天台的止观没有离识心,就是说他还是用阿赖耶。交光大师指出来是正确的,不可以用止观来解释奢摩他、三摩、禅那,应当依据经教,舍识用根,那就见性,见性成佛。
「声尘,一切音声,乐声与噪声等等」,你要不著。乐声是音乐,优美的音乐,听了还想听,著相了。噪音,听到很厌恶,不想听,他偏偏受它影响,听了生烦恼,也著相了;不著相,不生烦恼
。乐声,不著相,不生贪恋。所以会修行的人,六根在六尘境界,如何保持清净平等觉,不受外面环境影响。「香尘,鼻之所辨别者,芬香与恶臭。味尘,舌之所辨者,饮食之种种美劣之味。触尘,身之所辨者,例如细滑粗涩、寒热温和等等。」第六「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这是简单做一个说明,六根所对的六尘境界。最麻烦的还就是法尘,法尘起分别、起执著,生善恶之法。这个善,欢喜就是善,厌恶就是恶,顺自己意思的就欢喜,不喜欢的他就厌恶。「又此六尘中,如男女之美容,丝竹歌咏之乐音,栴檀与男女身香,饮食肴膳种种美味,上妙衣服与男女身分柔软细滑之触觉,皆令众生贪著其事,不得出离。」这一段就讲得细了,详细一点,我们能够体会到。贪著其事,你就出离不了六道轮回;如果过分的贪恋,果报就在三途。我们要不能把这些东西放下,大家想想能往生吗?往生条件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一条,心净则佛土净。信愿持名,学习的目标在哪里?就在这一句话,心净则佛土净。信愿持名,你如果不把六尘放下,你心怎么会清净?心不清净,跟极乐世界就相违背了。念佛人到临命终时,确实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如果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在最后咽那一口气的时候,心里是念阿弥陀佛,也能往生。但是你要晓得,这个机会太渺茫,一万人当中找一个都找不到。这是净土的殊胜。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六尘愈淡薄愈好,这是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求往生的人。对於六尘境界,生活在世间不能少,有可以,没有也好,绝不要计较,绝不要去贪恋,一切随缘。《还源观》上给我们讲的四德,随缘妙用,妙用就是不执著、不分别、不去计较,那就妙用,有很好,没有也很好。一分别计较,我们的道心就没有了,阿弥陀佛就不见了。所以心里只要摆上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多好!用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境界都转过来了。眼见的是阿弥陀佛,耳闻的是阿弥陀佛,鼻嗅的是阿弥陀佛,舌尝的是阿弥陀佛,六根所接触到全是阿弥陀佛,这个人决定往生。还有丝毫贪恋世间,那就是一条绳索在那里捆绑住他,他去不了。最后一念,这条绳索断了,他走了;临终这条绳索他断不掉,又搞六道轮回了。这个非常非常可怕,一入轮回,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再遇到佛法,就是得人身、遇佛法机会很渺茫。肯定是能遇得到,但是李老师讲「长劫轮回」,轮回里面你受多少苦难。
资料摘自: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一集) 2011/2/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81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