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杂念起了不可怕,也不要怕得要死,哎呀我又打妄想了,我又冒杂念了,怎么这么没出息,学佛怎么那么没有功夫?
1.什么是杂念?
这些想法都是在随着粘著继续衍生的。这些想法都是在跟随妄想跑,虽然你发现了妄想,但是却还在跟随着跑;发现了妄想杂念就及时地打住,怎么止呢?就是换项目。所谓杂念肯定不是在想着佛法,一定是在想着其他的和佛法不着边的事物,所以当我们觉察到心念跑到佛法以外了,这个念头就算是杂念了,能及时地发现就有转的可能,若迟迟发现不了,转的能力再高也没有用,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场,和没上场是一样的。发现妄想杂念了就换项目,回头去思维佛法就可以了,去想着佛、念着佛就可以了,这就是转了项目换了题目,就不是随着妄想跑了,这就算是放下了当初的那个妄想杂念。
2.如何及时发现杂念?
在早些的时候不会换啊,也就非常不喜欢听他们说,放下啊,放下的。后来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和古德说的不同,当时就在想:为什么我发现杂念的时候总是非常晚呢?为什么不能提前一些发现呢?就在循着妄想递生的轨迹回溯,去找这些念头都是怎么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地产生的。
通过几次很侧重的观察和推演,发现了其实这些衍生出的杂念,真的都是很微小的一个事物被我们发现了。比如一杯水、一个水果,从看到的那一瞬间,忽然就产生了一个和此物有联系的人事物,比如我们到了某个环境,会想起某个人,吃了某个食物,会想起某些事情等等。
后来就在思维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我们每天都要看到、听到一些信息,这些不断形成的连接,就会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杂念被延续下去。后来读到了一个所谓神奇记忆法,因为本人的记性很差,所以对此比较感兴趣,看完后,就明白了书里提倡的记忆是锁链式的记忆。那么人所有的记忆是否都是这样呢?后来通过反复论证和推演,确实是这样的,人的记忆模式就是像链条连接的,但是这不全面,还有一种扇状的,但是最后也是链条式延续的。
也就是一个事物,可能是几个事物都能连接到的,这是扇状的,不是线性一对一传递的,而可能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传递,这样就导致人的记忆会有错误,会被屏蔽,或者多对一的传递,会通过锻炼形成一对一的线性记忆,其他的记忆链条就被人为屏蔽了。人的记忆是这样的,我们的杂念衍生方式也是这样的,所谓杂念就是记忆链条罢了,只不过是记录的世间杂事,是不重要的琐碎罢了。
3.发现杂念后如何转换?
若想把这种杂念链条断掉,确实是需要强大的观察力和自我控制力,而且需要长久的熏染,把我们面对世间杂事的心态,用佛法心态去置换出来,从而当我们看到这个事物的时候,不是用世间观念去连接延续,而是用佛法观念去观察和思维。
这些要做到,确实需要下一些功夫,而且需要在佛法里有足够长的时间浸泡,才能慢慢地置换掉世间杂事的念头。用追念头的方法,就是循着发现的这个念头往上找根源,找几回就会发现,这些事情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没有大事。只是当这些念头被激发后,随后激活了我们内心中的各种情绪,于是有了贪爱、有了嗔恨、有了怨气、有了不满、有了种种的情绪在其中鼓动,情绪一鼓动这事就麻烦了,就从看到的相衍生到沾染相、执著相上了
。看到相不可怕,毕竟我们不是瞎子、不是聋子、不是死人,这些外在的信息总会进入到我们的观察范围,被我们采集到,采集到不跟随就万事大吉,这人心大缺心眼;而如果采集到就鼓动了,我得这样去做、得那样去做,这个相就产生了杀伤力。有事情发生做出对应反应,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在第一念还没升起的时候就已经做出的反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事情发生了,我们经过了第二念,这其中两个念头都粘在被观察到的相上了,这就容易形成执著、容易触发内在的情绪。
所以我们平时念佛练的是第一念,让我们这一生就努力把念佛练成习惯、练成习气,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练第一念这事到是靠谱,可是往往我们发现杂念的时候,已经是不知道第几第十几的念头了,怎么办?按古德的方法不去追,赶紧回来念佛,或者可以试试上面提到的追念头的方法。追几回就会知道杂念的规律了,就很容易提前发现念头在跑,这是我的个人经验。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佛说阿弥陀经析》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