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明咒功德网

佛学里阿罗汉与佛有区别吗-不知道你修学就会走偏

发布时间:2024-01-26 01:36:39作者:百字明咒功德网
佛学里阿罗汉与佛有区别吗?不知道你修学就会走偏

在原始佛教后期,释迦涅槃后的第三次结集,围绕佛与阿罗汉的成就是否一样,僧团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派人认为阿罗汉与佛的成就一样,最后皆入无余涅槃而解脱。又一派人认为阿罗汉与佛的成就是不一样的,阿罗汉与佛虽都入涅槃解脱,但佛入的涅槃与阿罗汉入的涅槃是不一样的,佛的成就比阿罗汉更高。两派人争论的结果是谁也不能信服谁,于是发生了印度佛教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后又经过一些枝末小分裂,印度佛教进入了宗派混乱的部派佛教期。

那么表面上看,佛与阿罗汉的成就是否一样是学术问题,是对释迦教法的领悟理解不同,而实则是对佛法整个理论体系产生的最严重分岐,其涉及到的是佛法"什么才是究竟解脱″的最根本问题。正因为是最根本的问题,不可调和,所以才会形成最终大分裂。持阿罗汉与佛成就一样的僧团,逐步发展为小乘宗派。而持阿罗汉与佛成就不同的那一派僧团,实际孕育了后期印度佛教为主流的,大乘佛法思想。而最终形成发展为大乘佛法宗派。

了解了以上内容我们再来讨论佛的成就与阿罗汉的成就是否一样。首先释迦与其弟子以及印度当时的其他教派,修学的都是四禅八定,又称如来禅。而释迦开始修学四禅八定,已至最高定境,非想非非想处定,但其并未得道。后又修学耆那派的苦行,但亦未证悟。直到其在菩提树下,睹启明星才彻悟,而得道再来。其证悟到的是"涅槃寂静″,"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行,只因无明贪着不能证得",显然释迦已得智慧。而阿罗汉是听闻得道的释迦所说法,才依法修学的弟子们,称声闻乘。修学的内容虽是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但实修依然是四禅八定。释迦菩提树下所证,是已超越了四禅八定之境,已证到"涅槃寂静″而再来

。(其实则是大乘佛法中的,果地菩萨,因地佛境。)而阿罗汉却并未证达"涅槃寂静",因为阿罗汉为无念无知,其并不能感"涅槃寂静",更不能感"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行″,若有一丝念,即不能称阿罗汉。显然阿罗汉未得智慧,此义在金刚经中,关于阿罗汉的内容已讲的较清楚。阿罗汉有处非非想处迷,有处顽空迷,有处真如迷。

下面来讲释迦入的涅槃,与阿罗汉入的涅槃究竟是不是一样。在原始佛教期,部派佛教期,小乘佛教期,涅槃只有两种,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简单说证入涅槃后,三界后有即为有余涅槃。证入涅槃后,三界后无即为无余涅槃。释迦菩提树下得道再来,其证的是有余涅槃,因其还尚余肉身在此三界弘法利生。八十愿满后,入涅槃成佛,证的是无余涅槃。而阿罗汉无念无知,要么不能证入涅槃,一旦功德圆满,而入涅槃后,因有处真如处迷,其就不能再来此娑婆世间,入的也是无余涅槃。虽然两者都入无余涅槃,三界后无,而解脱,但阿罗汉是无念,无知,无智慧的解脱,虽不受后有,断间断生死,但因与真如和合,未断变异生死。而释迦是有念,有感,有智慧的解脱,不来不去,超越真如,永断生死轮回。(因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不能更准确表达区分佛,菩萨,阿罗汉等不同的功夫境界,所以大乘佛法创立了真如涅槃,自性涅槃,无住涅槃,究竟涅槃概念,更能充分准确说明,表达,区分各阶段的功夫境界,也更符合入涅槃后的实证。这部分内容下次详细讲)。

最后来总结一下佛与阿罗汉的异同。为能更加清楚说明,下面把菩萨果地佛因地,写为菩萨,把究竟圆满的佛果地,写为佛。

①菩萨证有余涅槃,阿罗汉不能证有余涅槃。

②菩萨入涅槃再来,阿罗汉不能再来。

③菩萨知涅槃寂静,阿罗汉不知涅槃寂静。

④菩萨实证轮回,阿罗汉不知轮回。

⑤菩萨为成佛之种,阿罗汉为焦芽败种。

⑥佛证无余涅槃,阿罗汉入无余涅槃。

⑦佛为有智慧解脱,阿罗汉为无智慧解脱。

⑧佛知自己解脱,阿罗汉不知解脱。

⑨佛无漏究竟解脱,阿罗汉有漏间断解脱。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疑惑就是我们原创的方向!您的鼓励就是我们原创的动力!

更多精彩原创内容,请关注波罗蜜文化!感谢您转发,评论,点赞,收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