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阿弥陀经》释“念”为称名念佛
接下来看《阿弥陀经》的解释。
一、执持名号即称名念佛
《阿弥陀经》之“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亦是“称名念佛”。
“执持名号”必须依善导大师的解释才正确,而且干净利落。善导大师解释“执持名号”就是“教念弥陀专复专”,也就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称名念佛。
另外,能够明确解释“执持名号”的,也可以用《观经》“付嘱文”,也就是“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所以,《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就是“持无量寿佛名”,也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再来看龙树菩萨的《易行品》。龙树菩萨说:“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执持称名号”这五个字也是在解释《观经》“付嘱文”以及《阿弥陀经》“执持名号”核心之文,也就是往生正因之文。
“执持名号”如果再进一步解释的话,就是“念念不舍”,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念念相续,毕命为期”,亦即“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的念佛。
二、闻已思惟,系念不乱
有关“执持名号”,以上引用的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版本,玄奘大师是怎么翻译的呢?
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
“闻已思惟,系念不乱”是就意业,也就是说,在心中思惟这句名号,铭记这句名号在心中而不忘,专一地,无二心地。这样看来,似乎与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不一样,而与善导大师的解释也略有差距。这是因为“闻已思惟,系念不乱”是就“若一日夜,若七日夜”来讲的,也就是从少向多,少指心中只起那么一念的念佛,来显示如果从少向多的话,就会口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亦即如果是平生之机,当然是称念佛名最容易,而且称念佛名就能领取整个阿弥陀佛因跟果的功德。
蕅益大师也说:
六字洪名真法界,不须方便自横超。
只要掌握这句名号,就掌握了弥陀的全部。
短暂忆念、默念等皆是“乃至”
我们平常以称名念佛为主,那睡觉也必须张嘴念吗
?不需要,只要在心中默念佛号就可以;或者生病、体力较虚弱的时候,那时若无法张开嘴巴念,那就在心中思惟忆念;甚至临终的时候,嘴巴都僵硬了,只剩下意识,那就用意识去思惟忆念;或者这个人从来都没有学佛念佛,到了临终才遇到善知识关怀,告诉他“只要念佛就能往生”,这个时候他嘴巴僵硬了,口业的功能没有了,只剩下意业,而且快断气了,他连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时间也没有,就只这么一刹那的系念,他就断气了,也照样往生。这就是经文所讲的“闻已思惟,系念不乱”。所以,称名念佛,跟短暂的忆念,以及意业的默念,是有长短的关系。也就是说,包含平生、临终,这其实也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乃至十念”的“乃至”。
版权所有:百字明咒功德网